【文化中国行】乡情有归处
【文化中国行】
【陇上故事荟】
乡情有归处
刘坪村史馆 李晓斌
村史馆内陈列的民俗文物 李晓斌
文\李顺民
关山山脉自东向西绵延伸展,到了庄浪县南坪镇境内,被当地人称为南山。在南山山腰,山势瞬间变得平坦起来,形成八块扇状坪地,人们称之“八扇坪”,远近闻名的刘坪村就坐落在八扇坪上。
初冬的清晨,晨雾散去,在刘坪村升起无人机,借助镜头从空中俯瞰,只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瓦红墙白,庭院整洁,村巷硬化成水泥路面,天平高速公路从村前伸向远方,车辆来回往复,炊烟袅袅升起,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村里人,时刻不忘寻找根脉,守住乡愁,为美丽乡村铸魂。
望乡台
从庄浪县城出发,沿着庄(浪)华(亭)公路向东一路前行,大约10分钟车程,远远就能望见刘坪村,经过一座简易的拱水桥跨过水洛河,慢慢走进村里,刘坪村村史馆就出现在眼前。
走进村史馆,迎面是一组雕像: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坐在磨盘石上,左手托起细长的烟杆,磨盘石上有两个小男孩,一个双手扶在老人的肩上,另一个双手支撑起小脑瓜趴在磨盘石上,磨盘石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孩。三个孩子注视着老人,似乎在全神贯注地聆听老人的讲述。
一座村史馆蕴含着一个村庄久远的故事。那么,村庄的故事从哪里点题?换句话说,这部故事的题眼在哪里?
刘坪村坐落在川台上,居高临下。在村子边沿,有一处叫作八卦台的地方,生长着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榆树,树下闲置着几块磨盘石。每每农闲,村民坐在大榆树下的磨盘石上纳凉休闲,孩童们围坐在长者身旁,倾听长者讲述刘坪村的前世今生。村里的青年外出参军,学生到大城市上大学,村民就送他们到大榆树下,止步站在磨盘石前,依依不舍地目送亲人远去,直到他们的身影在视线中模糊。年关了,村民又站在大榆树下,盼望子女返乡归来的身影。
年复一年的寒来暑往中,大榆树,也就成了刘坪村的望乡台。每个村庄,都有它的望乡台,它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是人们重温乡愁的地标,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底。2000年,电视剧《黄沙下面是沃土》的剧组来到刘坪村拍摄取景,村里的望乡台大榆树被拍进电视剧画面。在刘坪村村史馆布设中,专家和学者数易村史馆方案,最终确定在村史馆正门之内塑造一组雕塑,意思是由一位老人讲述刘坪村的村史,作为村史馆的题眼,村史馆内还陈列了《刘坪村志》,分为建置、地理、村落文化、风土人情等14卷,共40万字。馆内能播放刘坪村村史专题片《耕读传家》。
代代传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在乡村里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懂得传统文化和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在刘坪村,刘顺先老人就是一位乡村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在刘坪村村史馆内,发现一本馆藏的《小楷练习簿》,小心翼翼地翻开,只见一个个隽秀、规整的蝇头小楷毛笔字映入眼帘,让人爱不释手。这本《小楷练习簿》是78年前刘顺先在庄浪中学上学时使用过的作业本。
从庄浪中学毕业之后,刘顺先先后在乡村教书,在乡镇政府担任文书。他热爱传统文化,又毫无保留地把传统文化奉献给乡邦。他写得一手为人称赞的毛笔字,每到新年,家家户户的春联基本都由老先生书写,从农历腊月初八一直到大年三十,经常一写就是一整天。他还经常给村民撰写家谱,阅读和代写书信。时至今日,在刘坪村提起刘顺先老人,人们无不满怀深深的敬重和感念。
秦腔是西北农村盛行的戏曲文化。改革开放之后,刘坪村的秦腔戏剧就是刘顺先带动发展起来的。村民刘居昌是刘顺先带出来的戏曲传承人。在刘居昌眼里,刘顺先在秦腔艺术方面无所不能,他既是村里戏剧班的导演,又是主要演员;他编写了几十个秦腔剧本,绘制了一本秦腔花脸脸谱。
那时,村里戏剧班缺少戏衣,购置新戏衣又凑不齐钱。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擅长绘画的刘顺先,到裁缝店里购买便宜的布料做成新戏衣。然后,他对照旧戏衣上的图案,在新戏衣上绘制图案。他就是用这样的办法为村里的戏剧班添置戏衣。在刘顺先的言传身教下,刘居昌后来也创办了秦腔自乐班。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刘顺先不仅在十里八村传播乡村传统文化,还以实际行动向村民传递耕读传家的思想。当听到村里谁家孩子不好好读书,他不怕得罪人,就跑到那户人家去劝学,苦口婆心地给不用功学习的孩子举事例、说好话、讲道理,规劝他们用功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
移步至“金榜题名”板块前,浏览考学榜,榜上收录了自1973年至今50年里刘坪村考上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生,共计480多名,平均每户培养了一名大中专学生。其中,还有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学生,也有出国留学的学生,小山村里人才辈出。
家国情
“你要申请加入党组织,走向更加光荣的历程,成为一名永远听党话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刘坪村村史馆的“家书情深”板块前驻足,端详一封书信的翻拍照片,被书信中这样一句话语感动了。这是刘顺先写给前线的儿子刘满勤的书信。
刘坪村,是西北地区一个普通的村落。在这个村子里,刘顺先心怀爱国深情,他经常引用“无国家自破,无家身难安”的道理,引导教育子女一定要时时处处爱党爱国。
1985年,他鼓励儿子刘满勤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后来,获悉儿子奔赴烽火前线,他深明大义,写出了124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劝勉前线的儿子要英勇冲锋、保家卫国。2005年,这些书信全部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收藏证书展陈在刘坪村村史馆。在这些书信中,《你梦不算,我在放心》这封书信被编入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一书。
在刘坪村村史馆“光荣历程”板块前,浏览一面面荣誉证书,重温刘坪人的光辉时刻,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深刻体会:每个走出家乡的人,以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赢得人生的出彩,是深爱家乡的完美诠释。
2008年,从刘坪村走出去的运动健将刘浩军,在第17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男子23岁以下组比赛中勇夺金牌,在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历史上,第一次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刘浩军的夺冠,改写了中国男选手在该项目上与洲际冠军无缘的历史。
在解放军某部参军的刘坪村青年刘博,刻苦训练管乐,熄灯后经常在被窝里默背曲谱。经过层层严格选拔,刘博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先后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解放军联合军乐团演出。
刘坪村,人们的浓浓乡情和乡愁都浓缩在村史馆里,定格在村前的大榆树下,定格在一张张尘封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上,也定格在一封封车马很慢的发黄书信上。
- 2024-11-25【文化中国行】辛店文化中的生活图景
- 2024-11-20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人如何祈愿?
- 2024-11-20【重推】 一部生动的黄河文化图像志
- 2024-11-18【甘快看】国宝回家 不以山海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