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祭仪文化溯源
■ 秦安2017(丁酉)年祭祀女娲典礼现场
□ 张同胜 姜媛媛
《陇城县志》记载:“三月十二日,在龙泉井举行迎取圣水仪式。上午9时,锣鼓齐鸣,华盖依仗,乡老们手捧祭祀贡品从女娲祠缓缓走出,来到龙泉井,上香、奠酒、恭读祭文。随后,三位祭祀长老在唢呐和爆竹声中,用彩陶尖底瓶迎取龙泉圣水,并将圣水盛入圣物彩陶盆。迎取队伍又穿城游行,经关帝庙到女娲祠,将迎取的龙泉圣水供奉于女娲圣像前,以备十五日祭祀时洒水祈福。”
陇城县县志所记载的女娲祭仪,令人产生困惑或疑惑的问题很多,例如,女娲祭仪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到龙泉井取水,可是其背后的深层文化结构是什么呢?其实,女娲祭仪自汉代以来的内核是祈晴,不是祈雨。女娲补天,何以补天?要言之,即止雨。也许是在历史的长河里由天旱时的祈雨而演变为女娲祭仪,也有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女娲祭仪从祈晴改变为祈雨,不管怎么样,当前的女娲祭仪则忽视了祭祀女娲的初心和本义。
女娲祭仪中的迎取圣水仪式,它没有考虑祭祀女娲的本来寓意。古人云:“雨不霁,祭女娲。”《论衡·顺鼓篇》亦云:“久雨不霁,则攻社,祭女娲。”《说文解字》对“霁”的解释是“雨止也”。古人的这句话,点明了祭祀女娲的缘由,即大雨不停止,天不放晴,久雨成灾,此时就需要祭祀女娲,因为女娲能够补天;娲字本义亦为阴阳之阳的表征。在古人感性层面的意识中,暴雨不止,可能是天破了一个窟窿。为什么补天?因为天有窟窿,降大雨,雨水太多,造成了涝灾,所以需要补天;谁能够补天呢?女娲。女娲何以补天?炼五色石补天。女娲补天,是为了治水,因此,陇城女娲祭仪中的迎取圣水显然是在祭祀仪式设计中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祭仪中不应出现迎取圣水的仪式,而是代之以炼石。为什么呢?因为女娲炼石以补天,才是古人祭祀女娲仪式背后真正的寓意。
女娲补天,最早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它写道: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久雨为淫。《左传》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史记》亦云:“淫雨不霁,水不可治。”神话学专家袁珂指出:“女娲补天,其目的无非治水。‘积芦灰’已明言‘止淫水’。其余之事:‘断鳌足’‘杀黑龙’,乃诛除水灾时兴波逐浪之水怪;而‘炼石补天’所用之‘石’,亦堙洪水必需之物。”女娲补天,是为了止雨。而在民间,不只是在秦陇大地,其他地方也有扬芦灰以止雨的习俗,它或许与女娲补天故事相关:“‘积芦灰止淫水’,则是至今仍保留在鲁南民间的扬灰止雨民俗。”民俗与故事、神话相渗透,言说着上古时代的生存经验记忆。
历史记载,公元1209年,陇城曾降特大暴雨。由此可以推知,之前陇城县极有可能降过特大暴雨,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在我国古代,气候与当下的气候不完全一样。晚至唐代,天水一带由于气候炎热,雨水丰沛而竹林茂密。杜甫《石龛》诗云:“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由此进而可以推知,湿热多雨的生态环境中,老百姓为了收成而需要祈盼晴天,不是祈雨,于是就有了女娲补天或扫云娘娘的故事。扫云娘娘与女娲,据当地村民的说法,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位神。其中,扫云娘娘的故事似乎更令人可信。
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听陇城县当地人讲了一个扫云娘娘的故事。故事说女娲就是扫云娘娘,天上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降下。此时,正是农忙季节,田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收割季节,如果下一次大雨,庄稼就收割不成,老百姓就没有饭吃。于是,当地百姓祈求女娲止雨救灾。女娲飞上天空,用大扫帚将天上的乌云用力地扫去。乌云被扫没了,天放晴了,人们欢呼雀跃,感谢女娲,亲切地称她为扫云娘娘。
无独有偶,在今山东枣庄峄城也有扫云娘娘的故事。学者牛家义说:“在峄城山区农村至今保持着挂‘扫云娘娘’止淫雨的风俗,每遇久雨不晴,百姓即扎成手拿扫帚的纸人,悬挂在屋檐下,谓之扫云娘娘,祈求她显灵以止淫雨。”他进而认为,“这显然是女娲‘止淫水’的远古遗存”。由此可见,祭祀女娲,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从没有是关乎祈雨的,而是为了止雨。
北方以及在南方的客家,每年正月二十他们都过天穿节。清代所修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岁时部》记载:“补天穿。《拾遗记》云:‘江东俗称正月二十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叶春声认为,“考‘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日,一般在每年阳历二月十九日,阴历正月十九至二十三左右,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之‘天穿’。这是古代科学不发达对气象的一种解释。”(叶春声《广州岁时节令通考》,《岭南文史》1984年第2期。)农历正月二十前后,天下大雨,古代的老百姓误以为是“天穿”,于是就在这一天祭祀女娲,祈请她补天。
民间祭祀女娲,还有一种习俗性的仪式,那就是他们通过摊煎饼的形式来过天穿节。宋代李觏有诗云“一枚煎饼补天穿”(赵杏根选编《历代风俗诗选》),此之谓也。陕西《安塞县志》记载:“二十日,家家吃煎饼,名曰补天。二十三日夜,家家院内打火,又淋搌布水于火上,谓之‘炼干’。”这些民俗,无不体现并言说着祭祀女娲的实际内容。
由以上女娲补天的本事、扫云娘娘的民间故事、天穿节的由来及其习俗可知,这些叙述和民习都是由于天降大雨或久雨不晴造成了雨涝灾害,从而民众祭祀女娲祈求天晴以求得庄稼的丰产,毕竟在古代中国老百姓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据《甘肃日报》)
- 2023-09-04兰州城西老照片:极寿山与小西湖
- 2023-09-04窑街的猫儿灯
- 2023-09-04探寻两千年前人间烟火气 ——汉代悬泉置的传食供给
- 2023-08-31悬泉置遗址 穿越时光的千年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