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窑街的猫儿灯

23-09-04 14:3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张兰琴

  窑街的猫儿灯

  中国的灯,丰富多彩,历史悠久。从最初的松枝照明到之后出现的石、瓷、铁、铜等材料制造的各式各样的灯中不难看出中国制灯和使用灯的历史演变。甘肃省秦安县就曾出土过一盏汉代的铜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清城县窦馆墓的西汉长信宫灯,高48厘米,重15.85公斤,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窑街是陇上闻名的陶瓷古镇,建国前,窑街烧瓷量大,炭洞子也有了一定规模,猫儿灯就是其中的品种之一。虽说猫儿灯是粗瓷产品,其色有黑褐色、纯黄色、淡青色等多种釉色,但其制作工艺繁杂,需经过制、接、粘、修等工序。据窑街老居民白彰回忆,他家曾在窑街下街西头开有家什铺,过去主要卖猫儿灯,直到1949年以后,屋内还剩几筐猫儿灯,后随时代变迁而不知去向。窑街煤矿开采已有历史,过去井下使用的常规款小猫儿灯长6.5厘米,高4.5厘米,中腹饱满鼓圆,如“三寸金莲鞋”状。另外还有一种长4厘米的微型猫儿灯使用量也较大。笔者收藏的几种猫儿灯里有从窑街古井里出土的带铁把,外体沾满油质翘块的大猫儿灯,被人称大脚猫儿灯。猫儿灯把端有凸起的冠状向外翻卷圆口眼,前端呈略凸起的捻眼。背煤工从街上或窑户家手里挑选买上一把猫儿灯,左观右看,很是喜欢。让妻子捻好棉花捻子,塞进捻口,口沿下槽里套上圆形弯钩铁把,铁把有小指头粗,也有8号铁丝拧制的,铁钩套口是立形两瓣扁箍组成,开口式也是铁匠专打的,铁把安装好后,再提着试一试,看看是否合适,根据斜度,提式,觉得稳当,再取下铁环口,经细毛绳缠绕才用手掰开放上去,再用细毛绳绾扎结实,既护灯口,又结实稳当。他们上洞前,从把口里添满清油后,再塞上木盖子,盖面上留有细孔,用手插铁镊子,这个镊子是挑捻子的。有时猫儿来偷添灯里的油,因严实无法下口有人戏称它是“气死猫儿”。这种情况很有趣,有人借喻它唱了一首花儿:“气死猫儿灯里油干了,搓捻子是没棉花了,来得迟了门关了,再来时没缘法了。”通过这首花儿,足以看出猫儿灯已有了很大的影响了。

  当矿工钻入黑洞洞子里弯着腰,手里提着猫儿灯,缓慢行走,越到里面,总是往前伸,漆黑而深的炭洞里,才显示出它的光亮,若在陡处走,把猫儿灯挂在前肩处背带上,有时不防会被灯苗子烫一下皮肉,称它被“猫儿”咬了一口。洞里遇到毒气,猫儿灯会突然自动熄灭,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不转身慢慢往后退。据老背煤工鲁德林回忆,1958年,獐儿沟煤矿建矿时他们在砂石破(现二矿一带)的一个曾用泥皮封闭的旧报废洞口上,打开了一个小洞,这时猫儿灯火苗突然灭了,他们已知毒气出来了,于是赶紧拔了骆驼蓬草准备堵洞,可是一小股白烟已经冒了出来,有人感到嘴里有香甜味,顷刻间5名矿工中毒身亡了。过后矿工们都感慨说这猫儿灯还是灵。几百年来,这里世世代代仅靠猫儿灯亮光,采煤背炭。炭洞里仅凭着猫儿灯芯检测毒气,再没有别的先进方法和仪器。

  近代在井下采煤时,从古炭洞里还会常常发现旧猫儿灯,也有的从炭洞墙体面上掏个小洞,放有盘式瓷灯,这是固定式的,是洞主设的供背工休息的场所。据原三矿职工赵生录告诉笔者,一次,他在窑街古巷里发现了一件额头上挂的猫儿灯,它比手提的猫儿灯稍短、扁宽,灯绳是盘绕头部的。据老矿工颜东晨告诉笔者,在煤井里正常工作时要将猫儿灯把衔在嘴里,腾出手来才能装煤。据现81岁的窑街老矿工胡生财讲述,他曾在窑街矿务局一矿下井,一次在旧巷中见到一件旧猫儿灯,已破碎,细看这件全瓷猫儿灯嘴口高1寸,高有4寸,灯把呈环形,只有两个手指塞进。它是瓷把子的,比一般猫儿灯稍宽,能装半斤食油。他看了我家的铁环把猫儿灯后说:“你的这猫儿灯算小的,只装3两油,窑街还有能装1市斤油的大猫儿灯呢。”

  通过所见旧猫儿灯,充分说明窑街使用猫儿灯的年代很悠久了,也可以说它是窑街的专用矿灯。

  1949年以后一些炭洞子仍在用猫儿灯。炭洞沟煤矿购来食用清油,盛放于大铁桶内供猫儿灯加油用,后来到了灾年,一些工人偷油来补贴家用,矿上发现后,在桶内掺和了煤油,偷油的情况才算停止。据几位老矿工回忆,1964年前后,矿上参照外地方法,普遍用上了新式充电矿灯后,窑街猫儿灯的使命才算结束。

  □潘大寿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