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从先秦流传至今的秦州陶塑技艺

23-03-14 10:29 来源:新天水 编辑:杨梦园

  3月9日,在位于秦州区坚家河花鸟市场的天水聚尚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秦州陶塑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喜正在制作陶塑。

  秦州区陶塑制作技艺于2020年被认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我市出土的文物和《天水地方志》等文献的记载中表明,秦州陶塑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

  秦州陶塑其制作工艺流程基本上分为采土、砸泥、造型、制模、翻坯、合坯,上色,烧制、包装等步骤。原材料为秦州区被人们称为”红板板土”的一种红色黏土。这种土因土质细腻,含沙量适宜且沙粒细而匀称,便于造型,因此一直被用于制作陶塑的上等原料。采集到优质红板板土后,制作师将红板板土放在石板上,砸碎研细,撒上清水,过一至二个时辰,待土完全浸泡湿透后,反复捶打,揉搓,待泥土黏性达到要求后根据用途和审美要求用手捏塑出大概形象,再借助尖、圆、扁、方、斜、凹、凸和多齿等大小不同的工具,通过点、按、挑、刻、划等手法塑造形体,晾干后即成模型。然后按照工序施彩烧制即可。

  千百年来,在秦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就是通过陶塑这种方式用红板板土制作生活生产用具和祭祀用品的。到了近现代,陶塑这种技艺更多被用来制作工艺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