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水之五:天水县
天水镇为唐代设立天水县的所在地
唐元和年间修建的槐花寺
话说天水之五:
■ 阎虎林专栏 ■
最早的天水县治,在唐初设立于赤砂镇的天水县,即今秦州区天水镇所在地。由乐史撰写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天水县,(秦州)西七十里,管七乡。古县也。秦州记郡前有河水,冬夏无增减,取此县名。唐末废,后唐长兴三年以南冶县镇置。县界无山,有水一派,北流入长道县界。”《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影响最大的地理总志。据《直隶秦州新志》载:“(直隶秦州)西南七十里,汉上邽县地。唐初置天水县,旋废。”民国《天水县志》亦引用此证:“在(天水)县城西南七十里,汉上邽县地。唐初置天水县,属秦州,旋废。”天水县废之后,后又复置。复置时间在《旧五代史》里有明确的记载:“秦州天水县、陇城县,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二月,秦州奏:‘见管长道、成纪、清水三县以外,有十一镇,徵科并系镇将。今请以归化、恕水、五龙、黄土四镇,就归化镇复置旧陇城县。赤砂、染坊、夕阳、南冶、铁务五镇,就赤砂镇复置旧天水县。’从之。”《五代会要》也佐证了此事:“秦州天水县、陇城县,后唐长兴三年二月,秦州奏:‘今请以……赤砂、染坊、夕阳、南冶、铁务五镇,就赤砂镇复置旧天水县。’从之。”《方舆胜览》记载:“东柯谷,在天水县。”可见天水县范围之广。天水县隶属于秦州管辖,《元一统志》援引记载:“舆地广记云:天水以赤砂镇为治所。”天水县北依秦州,南通陇南,是连接甘肃、陕西、四川的枢纽,不仅是战略要塞,也是交通要道,而且物产丰富。
北宋在金兵的入侵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河南商丘即位,乃宋高宗是也。南宋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和统治中国北部的金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当时秦州被金兵占据,天水县一带属于南宋。《方舆胜览》记载:“皇朝中兴,虏陷秦州,分划南北界,而天水县属于我,始拨隶成州;虏犯天水,徙治米谷寨,又徙治榆林,又徙兴平州;又以秦州之太平社、陇城之东阿社来属;及和议成,复归于天水。”天水县不仅隶属于成州,而且隶属于陕西,麦积区博物馆珍藏的南宋隆兴二年地券上有“维大宋国于南瞻成州界,天水县东柯社第三保人户苟青生”等内容,说明天水县的管辖范围也是很大的。在天水镇庙坪村灵源侯高皇庙,至今保存有元丰六年立《天水县灵源侯封爵敕碑》,元丰八年立《秦州天水县新修灵源侯庙记碑》和绍圣四年立《柳氏家训序及后序》共三通宋碑。天水市现有五通宋碑,天水镇就占三通。《重纂秦州直隶州新志》曰:“崦嵫山在焉,又西南二十里为天水镇,故天水县也。”
据《元一统志》记载,在天水县(今天水镇)有“汉武进马台,在天水县东三里。图经引太平广记云:汉武元鼎中西巡狩到赤沙驿,羌氐有千里马,筑台拜表以进”,不仅有“汉高祖庙,在天水县东五里”,还有“汉武帝庙,在天水县东二十里平兰(今平南镇)岭”。
天水县在南宋时因金人入侵而升为天水军,元初废入成州(今成县)。民国《天水县志》记载:“(天水县)元初废入成州,明为天水里……即今之天水镇。”《直隶秦州新志》记载:“(天水县)元初废入成州。”
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秦州更名为天水县,县治在今秦州城,天水里改为天水镇。为了区别两个天水,从此天水镇被称为小天水。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
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下辖天水、麦积等17个人民公社。1961年12月,随着市、县分设,天水等77个人民公社划归天水县管辖。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时辖天水市、天水县等1市11县。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从此天水县一名就成了历史的记忆。
- 2023-03-06【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印发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实施方案
- 2023-03-03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陇东根据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实践
- 2023-03-03走进甘肃陇南感受数亿年前的万象洞奇观
- 2023-03-02在“古动物化石之乡”当化石修复师是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