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陇上人物馆

牛僧孺 甘肃历史上的清官

22-12-06 10:24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张兰琴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李润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清廉为政,强调将个人的理想价值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纵览中国历史,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名扬后世的清官廉吏,唐代的牛僧孺即是我们陇原大地上的一名清官。

  一次不惧皇权的惩腐行动

  牛僧孺画像

  牛僧孺,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县)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生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卒于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曾经在四朝为宰相,三次出任重镇节度使,足迹涉及尚书省六部中的五个部门,曾受封“奇章郡公",后世称其为“牛奇章"。牛僧孺作为陇籍名人,在《灵台县志》中有收录,灵台县东南部的新开乡牛村,至今保存有牛僧孺墓。

  牛僧孺生活的年代属于唐王朝中后期,这是一个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时期,朝廷大臣们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激烈的党派斗争,牛僧孺也在所难免,在历史上,牛僧孺首先因牛李党争而闻名于世,被看作牛党的代表人物,与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都有一定关系,在唐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六月,牛僧孺担任御史中丞,主持御史台的工作。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为副职,但中唐之后,御史大夫多缺任,御史中丞为实际上的主官。这一年,发生了宿州刺史李直臣贪腐案。宿州,在今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襟连沿海,背倚中原,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时任宿州刺史的武将李直臣贪污成性,借机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事情败露之后,李直臣赶忙贿赂朝中的宦官,让他们在皇帝面前粉饰说情,企图蒙混过关。皇帝听了宦官的谗言之后,果然偏听偏信,直接袒护李直臣,不仅没有惩罚其贪腐行为,反而赞扬李直臣是治国奇才,有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的大本领,所以,即使李直臣有罪,也要对他网开一面,委以重任,派遣至边关任职。说什么这样的处理,既算是李直臣将功折罪,也算是发挥其所长,为国出力。对于皇帝的徇私枉法,牛僧孺丝毫不惧,他义正辞严地说:“一般官员不成大器,不过在官位上尸位素餐,用花言巧语骗取上司、乃至皇帝的信任。但是,那些所谓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官吏,如果道德败坏,可能后果异常可怕,往往会成为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奸臣贼子。例如,当朝历史上的安禄山、朱等人,的确才能过人,并深得皇帝信任,但由于朝廷没有及时识破其嘴脸、惩戒其恶行,最终留下谋反叛国、祸国殃民的后患,所以,现在皇帝制定法令,一定要对这类官员严加管束,像李直臣这样的危险人物,皇帝您千万不能为他说情,更不能把他派到边关任职,纵虎为患!"牛僧孺的一席话说得理直气壮,掷地有声,穆宗皇帝不得不将李直臣绳之以法。事后,穆宗皇帝终于明白过来,称赞牛僧孺不惧威权、严格执法,当面赐给紫金鱼袋,给予很高的荣誉。当年十月,唐王朝与吐蕃在长安城西进行和平会盟,皇帝又让牛僧孺以御史中丞身份,同朝廷宰相等十余位重臣一起,与吐蕃宰相订盟并立碑,《唐蕃会盟碑》至今尚存,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记载了参加会盟的藏汉官员名单,牛僧孺位列其中,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一套处置积案的高效制度

  牛僧孺在担任御史中丞之初,由于案件繁多,人员紧缺,加之官员工作效率低下,导致案件常年沉积,不能及时结案,民怨沸腾。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难题,牛僧孺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奏请朝廷为案件设置办结的最后期限,规定:大案,大理寺必须在35天之内处理完毕,然后移交刑部,刑部接手后,必须在30天之内结案;中案,大理寺必须在30天之内处理完毕,刑部必须在25天之内结案;小案,大理寺必须在25天之内处理完毕,刑部必须在20天之内结案。其中,一个案子有10名以上人犯、涉及案件20件以上,为大案;一个案子有6名以上人犯、涉及案件10件以上,为中案;一个案子有6名以下人犯、涉及案件10件以下,为小案。其次,延长大理寺和刑部官吏的工作时间,每月至少要达到20天以上,并让户部适当增加其加班俸禄。最后,将各类案件的结案情况,列入司法部门官员的年终考核内容。这些措施实施以后,果然立竿见影,大大缓解了天下案狱淹滞、人多冤抑的局面,时任中书舍人的白居易,称赞牛僧孺“书命无繁词,决事无留狱",一时案狱清明、朝野相庆。

  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正月,宰相段文昌出任西川节度使,时称“使相",政治地位无疑高于一般的方镇节度使。临行之时,段文昌奏请皇帝,将三名担任谏官、御史台官员的亲信,任命为幕僚,带到成都赴任。由于他们既保留了朝廷官员的身份,同时,又担任节度使的属官,所以,此举明显违犯了唐代的官员任命制度。根据朝廷敕令,在中书、尚书、门下等中央机构任职的郎官,以及在御史台等监察机构任职的御史,均不得由各地方镇节度使奏请,兼职担任地方的幕僚属官。但皇帝碍于宰相段文昌的情面,居然答应了他的请求。果然,不出一年,段文昌又伎俩故施,再次奏请将另外两名御史台的官员,以同样方式任命为自己的幕僚。当时,吏部官员噤若寒蝉,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方镇节度使们纷纷观望,等待朝廷的表态,一旦准奏,准备如法炮制、上下效仿。在此关键时刻,御史中丞牛僧孺以朝廷大局为重,毅然站了出来,坚持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行事,指出方镇的所作所为明显违令,很快驳回了宰相段文昌的请求,此举有效阻止了日渐壮大的节镇势力向中央谏议和监察机构的渗透,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个拒收贿赂的朝廷重臣

  牛僧孺撰写的传奇小说集

  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牛僧孺担任户部侍郎,户部侍郎是尚书省户部的副职,协助掌管全国的户口、赋役等方面的政令,位高权重。这一年,京城长安发生了韩弘、韩公武父子贿赂案。原来,中书令韩弘曾经把持宣武节度使一职,长达二十多年,其间,不仅大肆聚敛钱物财富,而且,政治野心急剧膨胀,甚至不听朝廷调遣,一度有割据叛乱之心。后来,韩弘父子终于调入朝廷任职,但他们害怕众人旧事重提、秋后算账,为了堵塞众言、免于追责,他们不惜动用巨额钱财,大肆贿赂皇帝身边的权宦、朝中重臣和边关大臣,这些大臣们几乎都接受了韩家的财物。由于涉及官员众多,韩弘父子将馈送财物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韩弘父子深知牛僧孺为人清廉,担心他不肯收礼。所以,父子二人为了让牛僧孺收取贿赂,着实动了一番心思,最后决定由儿子韩公武出面,拿着其父韩弘的亲笔信和一千万钱,前去登门拜访。牛僧孺面对巨额礼金,丝毫不为所动,笑着说:“这算什么呢,您赶快拿走吧!"不久,韩弘、韩公武父子先后死去,由于韩府管家之间内讧,将官司打到了御史台。此时,韩府上下只剩老幼妇孺,皇帝恐怕韩弘孙子年幼懵懂,被管家们欺凌,便派了信得过的宦官,帮助韩府解决内部纠纷。结果,韩弘父子行贿之举遂东窗事发。穆宗皇帝震怒,下令将韩家的财簿拿来亲自审阅,在人数众多而且数额巨大触目惊心的行贿记录中,皇帝突然发现,户部侍郎牛僧孺的名字旁边,用红笔标注着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送给户部侍郎牛僧孺钱一千万,但他不接受!"心情沉重的穆宗突然喜出望外,用手指着牛僧孺的名字,对周围惊魂未定的大臣们说:“我果然没有看错人!"第二年三月,朝廷空缺一名宰相,穆宗在考虑人选时,首先便想到了牛僧孺,于是,就破格提升他为宰相,44岁的牛僧孺首次担当宰相大任,进阶朝散大夫,兼任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在朝廷任命书中,称赞牛僧孺“方直秉心,诚敬由己。玉洁持操,松贞表姿",堪当大任。

  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2年)春天,牛僧孺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担任宰相之职,当时朝廷党争与宦官专权相互交织,大臣们之间的矛盾、新旧派宦官之间的矛盾、朝臣与宦官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政治斗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连皇帝都无计可施,不久,朝廷发生了“宋申锡事件"。唐文宗皇帝为了摆脱政治困境,尤其是压制威胁皇权的宦官势力,与另一位信得过的宰相宋申锡密谋,诛杀威胁朝廷的宦官。但不慎计划泄露,宦官首领中尉王守澄得知消息之后,准备先发制人,疯狂报复,置宋申锡于死地。于是,唆使奸臣郑注出面诬陷宋申锡,派人虚构证据、四处造谣,妄称宋申锡与皇室宗亲漳王相互勾结,准备政变推翻当今皇帝,另立漳王。文宗皇帝听了这些谗言之后,竟然不辨真伪,也同意以谋反罪来处置。在皇帝的昏庸和宦官们的淫威之下,大臣们唯恐避之不及,朝廷的几位谏官先后据理力争,但都被驳回。无奈之下,左常侍崔玄亮跪下来,流着泪说:“即使杀掉一介平民,我们也要再三审判、复核,况且,现在要处死的是朝廷的宰相!"终于,皇帝同意推迟执行,交付朝廷商议再予定夺。宦官们见状,打算避开司法机构,私下审判定案,直接对宋申锡及其家人、部属进行残酷屠杀。眼看冤狱已成,在这危急之时,牛僧孺挺身而出,他说:“一个人做官,最高不过宰相,宋申锡只是一介书生,现在已经位极人臣。假如像案件中所说的那样,他与漳王谋反,那么,即使阴谋得逞,宋申锡也只能再做宰相,难道他还会有更大的企图吗?再说,我也是宰相,最了解宋申锡的为人,他一定不会有谋反之事。当年,我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发现他是一个忠臣良善、正直有才之人,所以,才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如果宋申锡真有谋反之心,那么,今天我也难辞其咎,愿以性命为他担保!"在牛僧孺的仗义执言下,宦官害怕阴谋败露,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构成冤狱,宋申锡终得幸免于死,最后被贬为开州司马。

  牛僧孺不仅是位清官,而且是一位文学家,是传奇小说的高手,著有传奇集《玄怪录》。鲁迅对《玄怪录》极为推崇,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把它看作唐人传奇的代表作。同时,牛僧孺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参与者,与韩愈、柳宗元关系密切,留下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和小说,他的政治、哲学、军事和文学思想,也非常丰富,构成了甘肃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

  牛僧孺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但是,灵台县至今还保留了一些遗迹和传说。在灵台县城周围一个叫南寺洼的地方,传说是牛僧孺早年居住和读书的别墅,此处环境幽静,绿树成荫,民国年间被列为灵台八景之一,号称“别墅烟云",至清代末年,这里还生长着牛僧孺亲手栽种的一棵银杏树,历代文人墨客途经此处,留下了许多感时怀人的诗文佳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