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陇史钩沉

华亭莲花台:寻奇探胜的祭天第一坛

21-11-22 14:50 来源:平凉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华亭莲花台:寻奇探胜的祭天第一坛

  吴正楠

  夺天地之造化,显自然之神工。地处关山林海深处的华亭关山莲花台,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草原如画,湖泊澄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一个个亘古与美丽融合的大美景观,留下了一个个不朽和神奇交相辉映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这里揭开了秦始皇2000多年前西行祭天的千古之谜,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寻奇览胜的足迹。

  “西岩地镇山川壮,祠祀天开礼秩崇。主检封泥连华岳,云车访道亚空同(崆峒)。”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游览华亭莲花台后写下了这样的慨叹。

  自然风光野朴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声名在外的华亭关山莲花台如今已是平凉市八大人文生态景区之一,是甘肃东部人文生态旅游重要潜力景区,更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古老的文明遗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从古到今,“敬天法祖”的信仰,让祭祀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与国外其它文明的祭祀相比,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更突出天的理念,祭天即是祭地、祭人,期盼天、地、人能和谐共生。

  自商周以来,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祭祀有严格的等级,天神地只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对此,我们可以从熟知的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窥见一斑。“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自古到今,无数男女通过这样的婚礼仪式开枝散叶,传承延续着一个又一个的家族。

  家国一理,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看,当一个地方成为祭祀之地时,注定了其中掩映着厚重的历史印迹。华亭关山莲花台就是一个因祭祀而具有厚重人文历史,备受学术界关注的地方。

  莲花台距华亭市区35公里,景区范围118.8平方公里,自然景观以奇、险、峻、秀、妙为世人所称颂。

  有关史料记载,黄帝曾祭天于莲花台。远古时期,华亭是西部两大氏族集团炎帝和黄帝共治的属地。黄帝曾在莲花台作下畤祭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农耕发明者。当时,黄帝的祭祀其实是对农神的祭祀,是对农业文明的祭祀。正是黄帝的祭祀掀开了莲花台祭天的开端。

  史书记载,秦人先祖非子是周孝王的马官,因在汧(qiān)渭间牧马有功(汧水由今华亭西南部五台山南麓发源),周孝王便将这块牧马地封给他,称“秦地”。这块封地大致的范围在今天的天水张家川及清水县北部、华亭市西南部、庄浪县东南部和秦安县东部。

  春秋时期,华亭成为秦人的居住地。有了封地的秦人,依托这一水草肥美的地方,励精图治,在秦襄公、秦文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强盛了起来,称雄诸侯。日益强大的秦人认为,秦国的发展离不开上天的庇佑,于是仿效黄帝祭祀炎帝的先例,将一度废掉的华亭莲花台“上下畤”恢复了起来,开始祭祀华夏始祖“炎黄二帝”,使“上下畤”成为我国西部第一座祭祀“炎黄二帝”的祭坛。

  莲花台上下畤是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建立的。《史书·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承上畤,祭炎帝;作下畤,祭黄帝。”吴即吴山,今华亭关山主峰五台山。吴阳即今五台山之阳的莲花台。

  天造地设的“上下畤”

  在关山莲花台,最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上畤和下畤。

  何为畤?畤是中国古代帝王专门用来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指神到此止之意。既然是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那建畤的选址一定是非常讲究的。“当建在大山之下,小山之上,于泽之中园丘上。”大意就是畤要建在四面高山环绕的高爽之丘,并且要溪环水润。

  莲花台的上畤在关山南麓一个两边环抱如箕的山弯里,山湾右侧有一座陡壁石质孤峰兀立于深壑之中,秀峰陡插云天,看上去如刀削斧凿,上面立着2米多高的小石柱,一块重达数吨的石块神奇地偏躺在石柱顶端,石柱边有两棵挺拔的苍松,周边奇特的地形,在葱郁的苍松翠柏的簇拥下,形似一朵莲花盛开,莲花台由此得名。

  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爬而上,只见远山葱茏,阵阵松涛耳边回响,潺潺溪流激荡谷底。放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左手边的山崖上,有着一座座相连的庙宇。这中间最有名的莫过于残存的“千佛洞”。洞内雕塑历经岁月的沧桑,已经残缺不全,四周的遗迹依旧可见残存的雕像。“千佛洞”边上,还有被当地人称为“神泉”的一眼清澈的泉水,据说饮用后有祛病延寿的功效。

  从这里转过一个山弯,沿着陡峭的石阶走下山梁,也有一个石柱,如一根挺拔雄伟的通天柱,高架在万丈悬崖之上,撑云托月,与其下方的八仙台一高一低构织成“双塔竞秀”的奇观,这就是下畤。下畤北崖石窟中原有一多臂佛,原像为北魏孝文帝时期所造,宋、元、明、清各代几经伪造,现仅存残身。这里还有著名的“佛爷头”“八仙台”等景观。继续前行还有众多的小石窟,以及仙人桥、藏虎崖等景观。

  莲花台四面高耸的山峦形成一个凹地,潺潺溪水万丈悬崖下蜿蜒流去,正好将山包围在水中,完全符合古代帝王四周山高、中间山低,大泽之中的建畤条件。

  秦皇祭天第一台

  作为古代帝王里的杰出代表,秦皇汉武亲自出巡祭祀上天,祈求福祉的行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秦国建“五畤”,分别是鄜畤、密畤、上畤、下畤、畦畤。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二年,首先幸雍祀“五畤”以告谢五帝神灵,保佑他统一华夏大业。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出鸡头过回中。秦始皇这次西巡祭祀,是经北地西至陇山后,再沿陇山东麓下入朝那县(今宁夏隆德东南部及泾源全境,华亭市西南部),踏入历史上有名的“鸡头道”,进入古汧县境(今华亭市山寨乡红崖山),沿汭水到今马峡乡车场沟(古遗址),登陇山主峰“吴山”(今华亭五台山),翻山至西侧沿南麓下至莲花台“上下畤”祭祀炎黄二帝及其先祖的。

  畤,在秦汉时由奉常统管。奉常之下在雍地管理机构专设雍太宰、太祝令丞。上、下畤各有一武官负责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事宜,而太宰负责畤内祭祀用的熟食,太祝负责主持祭典。

  祭天文化是中国古代沿袭时间最长,发展变化最丰富,礼制最严,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秦始皇祭天仪式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阵势之威、影响之远,是历代皇家祭祀仪式所无法比拟的,堪称皇家祭祀活动第一。

  秦始皇祭祀炎、黄二帝之举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此后,汉高祖、汉武帝等帝王均仿效秦始皇,先后登临莲花台进行祭祀活动,祈求炎黄二帝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安国泰。

  关山莲花台“上、下畤”作为秦始皇及其先祖的祭天之处,已是表征秦始皇及其祖先奋发图强、呕心沥血、开疆拓土、统一六国的实物象征以及秦始皇一统山河、宣扬威福,表示自我实现的一种标志。

  莲花台成帝王祭祀之地

  当地文史工作者王学礼经过考证撰文指出,莲花台“上下畤”在西汉时,祭祀活动进入了鼎盛时期。

  当时,汉高祖刘邦认为,秦在雍所建的“五畤”只祠青、白、赤、黄四帝,且“上下畤”在一地,就称秦只有四畤,他在北郡又增建了个“北畤”,以祀所缺的黑帝。可北畤与原秦五畤相距甚远,无法连接祭祀活动,于是仍以秦的原“五畤”为祭祀地。

  汉武帝把在“畤”举行的祭祀活动推向高峰。从元光三年(前133年)开始祭祀。元狩元年,汉武帝在祭祀活动中获得一怪兽,改年号为“元狩”以示庆贺。从这年起,改祭祀活动为一年一次。为了方便庞大的祭祀队伍的住行,于元封四年(前106年)在秦御道的基础上又扩修了回中道,又在元封六年(前104年)修了首山宫,恢复了文帝十四年被匈奴烧掉的秦回中宫,以做行宫。

  到西汉后期,一些朝臣提出,秦建畤时身份为诸侯,诸侯建的祭坛,天子是不适合去祭祀的。这样“畤”的祭祀活动才逐渐冷落下来。东汉因迁都,距“畤”途远,再加上连年战争,“畤”的祭祀活动基本停止。

  前秦苻坚及北魏孝文帝一度恢复过“畤”的祭祀。到了隋代祭祀虽然恢复,但帝王不亲临,并因为秦始皇的原因,祭祀地不用秦“畤”的名称,而恢复周以前的“吴山”。隋文帝在开皇十四年(594年)、十六年(596年)两次下诏“准西镇吴山造神庙”,“吴山取侧近巫一人主洒扫”。

  唐王朝建立后,李渊不仅恢复祭祀,而且恢复了封禅。到武则天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唐玄宗于天宝五年(747年)又封西镇吴山为“得成公”,并派大理少卿李稹代他去祭祀。安史之乱平息后,唐肃宗李亨未等回到长安就在凤翔行宫加封吴山为“吴岳”。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大肆入侵,战火延及陇山周围,使这一带变成了人烟稀少的战区,耕地荒芜,城、村成为废墟,“西镇吴山”的祭祀终止,从那时往后的史籍再也没有“吴山”及“畤”的记载。再加上元和初又将“吴山”作为山名东移到今宝鸡西境,造成“西镇吴山”和“上下畤”的失踪之谜。

  根据历史典籍,经过王学礼等文史工作者的考证,确定今关山的五台山即古“吴山”后,再从五台山的南面(即其阳)寻找“畤”的遗迹。在山南麓10公里左右处有一个今称“莲花台”的古遗址,在距这里5公里的一个山沟中,又发现了废墟中完整地隐藏着从唐到清末历时千年的多块石碑。

  莲花台现存石碑21块,其中字迹清晰较完整最早的为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8年)石碑,其它多数为清康熙、雍正、乾隆之石碑。唐元和十二年石碑为宪宗李纯敕封碑,他封其山为“西陇名山之主山,群山要朝主山。主山居中为黄帝仙山”。这与《封禅书》“上畤”祀黄帝吻合。碑文又曰:“其山一山连二水”,与《朱诗》吴山出汧水吻合。从唐代碑文中证实了,今华亭五台山即古吴山,今莲花台即古上、下畤。

  梳理历史的脉络可以看出,华亭关山莲花台始建于秦汉,兴盛于唐代,衰落于元朝,沉寂于明清。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源远流长的祭天文化让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华亭关山莲花台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已成为华亭全力打造的旅游风景区。

  莲花台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是多姿多彩的变化。春天,这里山花烂漫,林海波动,置身其中让人感叹的是生机勃勃的自然百态。夏天,这里是林荫如盖,蝶飞鸟鸣,是难得的避暑休闲胜地。深秋,这里又是层林尽染,移步换景,犹如一幅绝世的丹青画卷,让人流连忘返。隆冬,这里是枯叶遍地,松柏苍翠,玉树琼花,一片奇特的冰雪世界款款而来。

  1995年,关山莲花台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以大自然原始景观为主,兼容道教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区,有观赏保护区域 118.8平方公里。区内峰峦竞秀、岩壑幽深、百鸟和鸣、风光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9个系列400多个品种,被称为黄土高原上叹为观止的“动物园”和“植物园”,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2004年,关山莲花台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华亭从2012年10月启动了关山莲花台国家风景名胜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了《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纲要及近期建设项目详细规划》,在莲花台风景区二级和三级保护区范围内新建观景亭台、祭天广场、七雄驿站、凤凰谷、凤舞九天、百鸟朝凤等景观节点和游客中心等配套工程,建成了玄凤山景区和秦皇文化广场两个核心景区。

  2014年12月,莲花台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后,第四家获此殊荣的旅游景区。

  为发展旅游产业,华亭市全力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此来提升关山莲花台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四届甘肃·华亭“关山大景区杯”山地自行车比赛在华亭市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350名专业或非专业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近年来,华亭市委、市政府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大景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牢固树立“大融合、大发展”理念,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已成功举办了以“关山大景区”为主题的山地自行车、越野摩托车、休闲垂钓比赛等系列活动,使旅游与文化、体育相得益彰、各展风采,实现了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发展,正探索走出一条集观光、文化、运动、休闲、探险、养生等为一体的现代山地旅游发展新路,努力把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打造成西北有影响的旅游休闲养生福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