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不同样的青铜器(二)
原标题:【品藏】【食器篇】
不同样的青铜器(二)
后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禾人面纹方鼎(湖南省博物馆藏)
山奢虎簠(上海博物馆藏)
饕餮纹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妇好”三联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利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叔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铜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伯吴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兽面纹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邓丝竹
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有很大一部分跟古人的饮食文化有关,如鼎是烹煮食物的,觚是用来喝酒的,盘是用于吃饭前洗手的等。与现在我们用的食器“锅、碗、瓢、勺”不同,在古代,人们对食器有着细致的分类和命名,在博物馆里,有很多与“食”有关的青铜器,异彩纷呈、数不胜数。
鼎(dǐng)
烹煮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大体分圆鼎(两耳三足)和方鼎(两耳四足)两种。
簠(fǔ)
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器具,大多是长方形,特点是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分开来就是两个器皿。
甗(yǎn)
用于烹饪、加热,也是礼器,由盛放食物的“甑”和用以煮水的“鬲”共同构成。
簋(guǐ)
盛黍稷等食物用的容器,也是礼器,造型多样,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
敦(duì)
古代食器与礼器,大多数盖形同体。整体是个卵圆形,也有俗称“西瓜鼎”。
盨(xǔ)
古代盛黍稷的礼器或食具,器盖上有四个方足,取下后翻置起来又是另一器皿。
鬲(lì)
古代煮饭用的炊食器。特点是有三个中空足,便于炊煮加热。
相关新闻
- 2020-06-18白塔寺:看不见的历史,看得见的风景
- 2020-06-17【溯源甘肃】 秦汉时期甘肃的礼俗文化
- 2020-06-17让石窟艺术“活”起来
- 2020-06-17匾额文化 | 武威文庙匾额文化影响及文旅创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