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古风民俗

陇人情怀 拉条子

20-05-14 10:28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王莉文

  原标题:陇人情怀 拉条子

  陇人以面食为主。

  面食的吃法名目繁多,但至尊吃法,首推拉条子。

  生长在甘肃,尤其河西走廊的人们,大都摆脱不了对一碗拉条子的痴情与向往。

  它是一种既贵族又平民的面食。锦绣世界里有它不失体面,落寞世界里有它不会寒酸。它徘徊在权富者的餐桌上,也盘桓在穷人的碗盏里;它可与珍馐美味同行,也可与粗蔬陋蔌为伍。

  它是对甘肃人身心的高度抚慰,它安抚的不仅是肠胃,还有精神与灵魂。三天不吃,身心欠佳,灵魂随之空虚了;五日不食,无所适从,精神也趋于贫瘠了。

  拉条子,是母亲和爱人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家的呵护与温暖。久别回家,一碗拉条子迎你,即将远行,一碗拉条子送你。漂泊在外,乡愁里也有一碗拉条子的位置。

  常忆起我曾在工地上打工的那些年月,顿顿皮筋一样的机压面,配以清汤寡水的白菜汤,能把一个正常人吃疯。

  记得每天下班后,有个工友,拖着疲沓的身子,嘴里情不自禁地哼出他自编的两句调调:“心儿里绞肚儿里疼,想吃些拉条子者不得成。”这是他常哼的复调,常叹的苦经。

  情合时而发。经他这么一唱,肚里的馋虫就被勾了出来。若有人不合时宜地提起猪头肉,口水更是风发泉涌,不拌嘴由不得自个。旋即,关系要好的几个工友相约到附近的集镇或街面上,要上几碗拉条子,切上几斤猪头肉,美美地搓上一顿。

  一碗拉条子,八两猪头肉下肚,抹抹嘴,揉揉肚腩,想家的念头暂时舒缓了,生活的苦难也可堪忍受了,那一刻,我就活成我闯荡的卑微的世界里的王了。

  即便是珍馐美味吃累了的权富,忽一日感觉血脉不畅了,遂想起一样东西,该让它疏通一下血管了,这样东西是啥?肯定是拉条子。

  可见拉条子在甘肃人心目中的位置。

  说了半天,啥叫拉条子?咋个做法?外省人一定一头雾水,容我赘述。尽管,越简单的事儿越不好说。

  拉条子,就是将揉好的面,拉成均匀细长的条状。它的制做流程简单,只要室内温度合适,可速成。

  首先,在凉水里加入适量的盐,盐不能过重,和面时掺入的水也须恰恰好,水多则无筋骨,少则缺乏柔韧,这个度必须掂量好。尔后就是揉面,拉条子是否好吃,功夫在“揉”上。乡下有句人人知道的老话:“打倒的婆娘,揉倒的面”,就是说,乖顺的女人和揉好的面一样可人。当然婆娘不能打,千疼万惜才对,好男人不会在女权主义的道路上栽种荆棘。

  也有弄文者把锤炼语言比作揉面,这比喻精到,因为二者是完全可相互诠释的。“揉”代表的动作和涵义异常丰富,它是力量的准确使用,既不能用力过猛,也不可不使劲。揉去掉“扌”就是柔,柔者温存以待也。揉面就是往面里倾注温情、爱意。锤炼语言,也是往语言里糅感情,“曲尽人情,句句本色”,就是锤炼到最好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和揉好的面一样,浑然天成,嚼起来筋道、有味,有嚼头。虽然我在这里夸夸其谈,可惜二者我做得都不好。

  揉面的过程里有一个细节,初学者切记。揉到半好的面放一放再揉,有事半功倍之效。这是面在发酵,可我宁愿说得矫情、诗意些——世间万物都有思想,面,需要时间沉思命运的走向,揣摩食者的意图,要自己揉自己。当然你不能完全让面自个揉,你不揉面,面不懂你。

  揉好的面,有女子缠绵的意态,温润的肌理和流畅的曲线。其中的美感,你揉好一团面后,可自己细品。

  面揉好后,分成均匀的等份,擀成饼状,抹上油,切成条,轻轻一拉,不费吹灰之力,多粗多细完全由你,扔锅里煮三四分钟,一碗拉条子就袅袅娜娜出世了。

  鸡鸭鱼肉,时令蔬菜,样样都是拉条子的佳配。没有,一盘萝卜条、土豆丝,乃至一根老葱,也能就着吃,最不济,调点醋也能嗞溜出味道来。

  甘肃乡下人待客,亲戚朋友来了,宰鸡是刚需,是最高的礼遇,但主食一定是拉条子。如果把待客当做拜佛,鸡肉是磕头,拉条子就是作揖,总不能光磕头不作揖吧?

  我以为,原汁原味的拉条子在民间,不在饭馆和餐厅。倘若某个机缘,你来到甘肃农村,走进一个陌生人家,没有上好的佳肴招待你,但你会吃到口感极佳、不忍忘怀的一碗拉条子,为何不能忘怀?因为这是一种“大道低回,大味是淡”的面食,这种“大味”就隐藏在朴素的日子里,在寻常人家,一代代延绵着。

  我走过甘肃省外的诸多省市,他们也吃面食,如北京人的“炒疙瘩”,蒙古人的“蒸面”等等,都不合我胃口,问他们是否吃拉条子,都摇头。我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如此简单美味的拉条子,竟然不会做,太不可思议了!如果面粉不做成拉条子,岂不是一块好布料没裁剪成一件好衣服?

  我无从追溯拉条子的形成历史,只是一厢情愿猜想,拉条子一定是食物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祖先面对仅有的一盆稀罕的面粉,反复折腾出的一种吃法吧?虽说河西走廊干旱贫瘠,但也是小麦、土豆的故乡。甘肃人只能在这两样食材上下功夫,土豆的吃法更是花样百出,故外省人鄙薄甘肃人是“甘肃洋芋蛋”,而白白净净,妖妖娆娆的一碗拉条子,却很少被异乡人提及。

  一碗拉条子,你疲惫的身心得以休整。一碗拉条子,你就接通了天地之气。一碗拉条子,万物已为你所用。

  拉条子,甘肃人永远的趣味与情怀。

  □张国靖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访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访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
  • 图解|“乡村旅游+扶贫” 走出甘肃脱贫攻坚新模式 图解|“乡村旅游+扶贫” 走出甘肃脱贫攻坚新模式
  • 天梯山石窟 一束中华文明的瑰丽霞光(图) 天梯山石窟 一束中华文明的瑰丽霞光(图)
  • 【美丽乡村 旅游】田园芬芳诗意浓 美丽乡村邀你来 【美丽乡村 旅游】田园芬芳诗意浓 美丽乡村邀你来
  • 美丽乡村入画来 美丽乡村入画来
  • 居安思危大练兵 未雨绸缪保平安——甘肃省2020年度省市区三级地质灾害避险演练侧记 居安思危大练兵 未雨绸缪保平安——甘肃省2020年度省市区三级地质灾害避险演练侧记
  • 元古堆村的“领头羊”(报告文学) 元古堆村的“领头羊”(报告文学)
  • 甘肃省全域无垃圾“红黑榜”榜单 甘肃省全域无垃圾“红黑榜”榜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泾川 1天成交26万 “武清味道”拓富路
2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
3   静宁 “爱心理发员”上线 公益岗位助
4   兰州市发改委强化信息归集共享推进“信
5   无奋斗 不青春
6   图解|“乡村旅游+扶贫” 走出甘肃脱贫
7   兰州市委政研室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讲堂
8   驻村帮扶“电焊工” “焊接”产业暖民
9   点对点精准辅导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兰州
10   兰州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11   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建设步伐 兰州市政府
12   “线上+线下”筑牢安全线 兰州市开展形
13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举行援鄂事迹报告会
14   甘肃省建成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15   泾川收费站职工救助迷路老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