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古宅深巷 蜡梅迎春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9/540/00301954001_0241333b.jpg)
蜡梅
邵静
天水古称秦州、上邽。这里是华夏之祖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以来,“天河注水”的祥瑞一传,天水便成为灵秀陇右的一颗明珠。
生活在天水古城,这里因地处暖温带,气候宜人,风景殊胜,加之古城人爱花种花,行道两旁、街心公园、藉河岸边,春夏之交常被花事萦绕。走在古城的老街,移步换景,时有古树花木陪伴,可谓花时与人同,绿荫常蔽人。
时值隆冬,古城天水却有一道令人望之思古的迎春风景:南宅子书院窗前,梅树疏影,暗香浮动。一幅幽微窗景,如古画般舒展,似诗意盎然,令人久久徘徊不去,凝望赞叹!
位于天水市主城区民主西路的明代古建筑群胡氏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南宅子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秦州举人、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的私宅。建筑格局独特,保存完整,现为天水市民俗馆向游人开放。每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之时,院内一棵逾300年的蜡梅古树,凌寒绽放,傲然迎春!由古宅大门步入西垂花门进入前院桂馥院,院内左侧廊下偏门通往书院,偏隅狭小的四方天井小院内,由远及近,迎面而来扑鼻的暗香涌动,使人莞尔会心一笑。是她!是老宅那棵年年花开动人的蜡梅,独有的暗香,活脱五代词人冯延巳笔下“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的诗情画意。老宅的蜡梅,顶着风寒冰雪,独自绽放。
书院的四方天井,有丛竹掩映,透过书房内藤木疏影,古旧的雕花木棱窗外,梅树遒劲黑黢的老枝上次第花开,灿然的花蕾向着冬日晴空。在南宅子秩序井然的建筑格局中,书院连通棋院,自成一体。书房南北各有三尺见方的小院,雪天书院内翠竹掩映,书房的另一端,棋院梅树疏影横斜清浅,相映成趣。书房自西向东横居两小院之中,形成一处静可读书,出可通南北的所在。由南出棋院寻幽径可通中院槐荫院、后园。由北边天井可抵书院藏书阁、前院桂馥甄院、垂花门厅。景深幽微、层层递进。若读书之余吟诗作对,独倚南窗,窗外庭树梅花,檐前高悬“兴于诗”的木质匾额,则成就了一幅别样的冬日窗景图。
书房内陈设布置,处处显露出主人潜心读书,淡泊名利之志。墙壁上悬挂有东晋陶渊明以示躬耕淡泊之志的《归去来辞》。南窗下置木书案,案上巾箱书籍,供主人每日读书,翻阅经典。尽管蜡梅树可能是由后来的居住者移栽院内。环视屋内一桌一几的陈设,遥想当年,独设为家庭私塾的书院内,胡氏子弟,少年胡忻在此读书,每到岁寒窗外纷纷大雪,书院书声琅琅。每天勤学早起的少年郎因日积月累的诵读,成为满腹经纶,饱学才识的青年,抬头所见那一块“兴于诗”的匾额,诗教温柔敦厚,言为心声。这“诗”与两千年前的礼乐文明相承一脉。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胡忻以太常寺少卿正卿辞归故里。任期内“官民相亲,颇得民心”。“为官简政轻刑,庭无积案。”他曾多次上疏朝廷,力查贪官酷吏,保护遭受诬陷的正直优秀人才。为秦州百姓请命免去矿税,呼吁和诤谏治理黄河、淮河水患。上书谏言,针砭时弊,陈列条策,尤能切中事宜,直声震朝野。被人们称誉“北海瑞”。
胡忻晚年退居秦州后,修建宅邸“太常第”,与南宅子南北相对,为今天的北宅子。北宅子院内亦悬挂有“理学名成”“诗礼传家”的匾额,以示主人严谨治家,修身治平的一生志意。胡氏一族在地方上尤为重视家庭教育文化传承,胡氏子孙在政治、军事、文化、医学、教育各行业中多有建树,著书立说,人才辈出,一时传为佳话。
离此相去不远,逾北宅子东侧砚房背后贾氏公馆66号院内,门庭井然,屋宇开阔。贾氏公馆后花园,园门常年关闭,园内有一株蜡梅,如宫锁珠帘的碧玉,鲜少人知。贾家公馆是清光绪末年举人贾缵绪的故居。百年梅树每至花时,需仰观才能见其全貌,高大葳蕤的树身,满树满枝的花蕾,言说着花树的芳龄,这是迄今所见甘肃省境内比较高大植株的蜡梅树,冠幅东西达6.5米。现园中主人特意将蜡梅迎面的隔墙装上了落地玻璃窗,形成一面透明的玻璃墙,方便游人驻足观赏梅季的繁华韵味。
汪曾祺先生写蜡梅花,称蜡梅花有檀心、白心之分。水乡人偏重白心蜡梅,美其名曰“冰心蜡梅”。檀心蜡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是“檀心馨口”的蜡梅名种。贾氏公馆院内的这棵蜡梅,花心正是紫红色的檀心蜡梅。而位于南宅子棋院内的蜡梅品种是沁润的“冰心蜡梅”。
蜡梅不是梅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蜡梅有梅之姿,五出花瓣,但花色不同,梅花基本无黄色,蜡梅却大多纯黄。蜡梅有别名金梅、唐梅之称,西北蜡梅原生于秦岭山地林带,性喜阳光。蜡梅花的命名之初与众多著名的诗人有关。南宋范成大在其著作《梅谱》中称:“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可见蜡梅因色如蜜蜡之黄,花色金黄,莹润光泽,得此名称。又因花开近腊月,也写作“腊梅”。
苏东坡和黄庭坚,他们二人在北宋文人圈较早写诗称赞蜡梅。“卧云庄上残花笑,香似早梅开不迟。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黄庭坚《短韵奉乞腊梅》)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从张仲谋乞蜡梅》)黄庭坚每逢蜡梅必写诗,在另一首《戏咏蜡梅二首》的题注中,他说所见蜡梅花瓣五出,如同女工捻蜡所成。
东坡先生心念不忘的也是蜡梅花香,“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蜡梅一首赠赵景贶》)“玉蕊檀心”说的正是冰心蜡梅和檀心蜡梅这两个品种。
天水古城的梅树经久弥香,年年花期如故。两棵梅树,一株冰心,一株檀心,分别深藏在古宅深巷中,成为装点冬日天水古城的异香。花开时节,和着悄无声息漫天飞舞的白雪,迎着飘然将至的春节,久久花开动人。
- 2025-02-10长面里的春风
- 2025-02-08【非遗里的年味】兰州西固军傩舞:“活态”传承延续千年文化
- 2025-02-05乐扬舞起满城“动”——《乐动敦煌》为文旅融合发展添活力
- 2025-01-26【文化中国行】 博物馆里的蛇文化
![](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770.png)
![西北角](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ibeijiao2.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xin2.png)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home/2019/images/icon-erweima-weibo.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bogansu2.png)
![学习强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uexiqiangguo2.png)
![今日头条号](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jinritoutiao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