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左柳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左宗棠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位清朝重臣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对兰州的生态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兰州的黄河两岸,有一段与左宗棠和“左公柳”密切相关的历史。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于1866年接到赴任陕甘的调令,并在次年抵达兰州。
左宗棠在兰州任职期间,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特别是在黄河两岸种植了大量的柳树,现因纪念左宗棠而得名“左公柳”。在兰州期间,左宗棠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当地经济,加强边防建设,改善民生。为了巩固边防和恢复生态,左宗棠在兰州黄河两岸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据文献记载,左公柳的种植历时八年,从兰州到肃州、河西、哈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湘军所过之处,都栽种了大量的柳树。左宗棠在甘肃地区共栽种了四十七万六千一百株柳树,同时在新疆地区也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这些树木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如用柳条编织的筐子、篮子等。
据民间史话,清同治年间,左宗棠奉命率军来到了嘉峪关,戈壁滩上一片荒凉之景,除了稀稀疏疏的骆驼草外,就什么都看不到了。这令他感慨万分,由于他所率领的多是湖湘子弟,被迫远离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这茫茫不毛之地。左宗棠为了稳定军心,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全体将士加宽道路,并在路旁、河边大量植树,在凡有水源能到的地方广种榆柳,造福后人,并制定出严格的法令以保证树木的成活,若干年后,杨柳成荫,树木成行。
左公柳不仅美化了兰州的环境,还为黄河两岸的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柳树具有固堤护岸、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在兰州的黄河两岸,左公柳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它们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同时,柳树的根系可以稳定堤岸,减少水土流失。
除了生态价值外,左公柳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们见证了左宗棠在兰州的治绩,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通过这些柳树,人们可以追溯历史的脉络,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如今,许多游客来到兰州,都要参观黄河两岸的左公柳,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左公柳与兰州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紧密相关。例如,在民国时期,兰州的黄河两岸仍有左公柳的存在。这些柳树在民国时期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此外,一些近代诗人和文学家,如赵澎涛、张维、范振绪等,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提到左公柳,赞美其美丽和历史意义。左公柳还是兰州的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左公柳在兰州的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诗歌、歌曲、电影等都以左公柳为题材,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百年以来,大西北的人们无不对左公感恩戴德,有人赞美:“手泽在途,口碑载道,千年遗受。”左公的部属及同乡杨昌竣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互相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柳,多用来形容女子的轻盈和美,“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柳叶眉、杨柳腰”这些描述都是对女性的赞美。于是我突发奇想:如果将南方常见的柳树比拟为女人的柔美的话,那么西北金城岸边的“左公柳”高大挺拔、树干粗壮、潇洒伟岸的样子,应该就是形容西北汉子的形象了。
太阳西垂,我曾久久坐在黄河岸边的左公柳下,深深地陷入了对柳树的思绪之中。遥想着左宗棠带领着湖湘子弟们一路西行,一边打仗,一边修桥筑路,一边植树造林,为何多选择柳树呢?是其存活率高?还是借“柳”字谐音“留”的寓意?我不得而知,但左公确在西域留下一片绿色,在西域留下了护绿的湖湘子弟,留下了左公自己对西域的拳拳之心……
沉浸在思绪中,一阵疾风吹来,柳枝在随风摇曳着,柳枝如少女腰肢般轻盈舞动,似乎在与我的思绪纷繁共舞。柳条发出“沙沙”声,不知它们是在深情地欢迎着来去匆匆的过客,还是在向我诉说百年金城历史的艰辛……
□王润博
- 2024-03-06从这里探寻 陇与龙的不解之缘
- 2024-03-06卷云呈祥意 步摇映花颜——龙年春晚中的武威元素
- 2024-03-06礼县《春牛图》典型的农耕文明视觉符号
- 2024-03-06东西问|张元林:敦煌壁画中为何有天鹅和凤鸟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