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陇史钩沉

于右任墨迹留麦积

2024-01-23 11:50 来源:天水日报

  ■ 碑刻

  ■ 烟标

  □ 高羔  

  “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暨2000年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为配合盛会召开,曾出品有一枚“麦积山”烟标,该标为加字标,在烟标的上部有“第十二届西交会指定产品”字样。该标主题颜色为鲜红色,烟标的主标绘有麦积山的轮廓,虽是简简几笔,但麦垛形的麦积山跃然纸上。更为奇特的还是烟标的副标为一副对联,仔细一看原来是书法大师于右任的墨迹,为“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落款为“于右任”。原来,这就是于右任为麦积山题写的一副著名的对联。

  麦积山,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它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南方,是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山势险峻,山崖拔地而起,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五代时期文学家王仁裕在《玉堂闲话·麦积山》中描述:“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著名爱国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其书法笔力跌宕、劲秀飘逸。由于他的祖籍是陕西三原,而他的母亲又是甘肃静宁人,他自己也经常说“陕甘一家”,所以在甘肃流传下来他的墨迹也就比较多。特别是1941年于右任到西北考察,在参观成吉思汗陵时写下了《越调·天净沙》一词:“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成为抗战时期脍炙人口的名篇。

  笔者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于右任题写的这副楹联,还有一段故事:天水学者冯国瑞1941年曾悉心实地勘察,并参考文献,著成《麦积山石窟志》,后在《说文月刊》刊出,引起海内外考古、艺术、宗教界人士重视。1947年,于右任在读《麦积山石窟志》后,喜书“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一联,当时于重庆游学的冯国瑞胞弟冯国璘在拜谒于髯翁时,收到这副楹联,并寄给兄长冯国瑞。

  对于这副楹联的内容,其中还有着很深的内涵。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紫褐色的砂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

  众所周知,莫高窟以壁画、雕塑以及藏经闻名于世,被称为“艺术宝库”。

  而麦积山石窟保存着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1600多年间的塑像7200余尊,这些塑像分布在194个洞窟中,所以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称麦积山为“东方雕塑陈列馆”。此外,麦积山还有精美的壁画1300多平方米,针对这些惟妙惟肖的塑像和美轮美奂的壁画,于右任所以题写了上联“艺并莫高窟”。

  于右任所写的下联“文传庾子山”中庾子山为北周文学家庾信。庾信,字子山,15岁时即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伴读,19岁任抄撰学士,后官至骠骑大将军,善诗赋、骈文。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庾信由长安西来秦州,秦州大都督李允信恰于麦积山为其亡父建造七佛阁,于是请庾信撰写铭文。庾信欣然写下了《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一文,此文辞藻华丽、意深景新,成文后曾盛传一时,成为千古名作。

  于右任所写的这副对联无论是对麦积山的文物之丰富,还是人文之渊源,都起到一种宣传与介绍作用。

  当时,冯国瑞接到于髯翁的墨迹后,“初拟摩崖,因赴兰州讲学”,遂将楹联“存于麦积山馆”。后来,冯国璘1947年中央大学毕业后,被于右任聘为秘书,并随其赴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冯国璘与昔日中大的同学霍松林沟通联系,两人彼此间鸿雁往还。原来冯国璘一直“心系家乡,神驰麦积”,其中在1991年初春,冯国璘致信霍松林,谈到“追述抗战时期于翁获睹冯国瑞先生新著《麦积山石窟志》,喜撰‘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一联,亲笔书写”之事。可是因岁月沧桑,两位先生都以为“中经浩劫,未知存毁”“至今未闻刻石,则必早化劫灰无疑矣”。

  但霍松林有感于当年于右任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于是不辞辛苦,请麦积山石窟馆查找这副楹联的下落。令人欣喜的是,麦积山石窟馆工作人员“遍发馆藏,而此联俨然尚在”。在此副楹联的裱边上,尚有冯国瑞题写的“卅六年于右任先生此联寄兰州,初拟摹刻崖间,因装池仍存麦积山馆中。国瑞记”的字迹。

  远在台湾的冯国璘得知此联历劫犹存,喜不自胜,就提出捐资树碑,以求传世。当天水各界得知乡贤冯国璘要将于髯翁的墨迹勒碑上石,亦奔走相告,“亦乐助厥成,诚盛事也”。最后在天水市委宣传部、麦积山文管所等天水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又邀请霍松林专门撰写了《于右任撰书麦积山石窟楹联碑记》,于1993年9月22日,树碑立于麦积山石窟。

  如今,这一碑刻,黝黑的碑面、俊秀飘逸的字迹,在为麦积山又添一处人文景观的同时,仿佛又像是在讲述着麦积山历沧桑、展新颜的故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