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史话选粹

东南谁比此关雄——林则徐过嘉峪关180周年(1842——2022)记

23-06-26 10:00 来源:嘉峪关日报 编辑:张兰琴

  1842年九月初七,中国十九世纪卓越的政治家、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被革职“谪戍伊犁”的万里旅途中,抵达嘉峪关。值此林则徐路过嘉峪关180周年,走近林则徐在嘉峪关的所见所思,缅怀这位近代伟人。

  经过嘉峪关

  林则徐在西北丝绸之路旧道上跋涉了四个多月即122天之久。林则徐每天都写日记,详细记录每日行程和路线以及路况、路途环境与见闻,留下了珍贵的史料。1842年七月林则徐经陕西入甘肃境,八月初七日离开兰州,过黄河铁桥西行。经凉州(今武威)、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等地。

  九月初七日林则徐一行由肃州出发到达嘉峪关。《林则徐集·日记》:早饭后起身,出北门,镇、道以下皆送于城(肃州城)外关帝庙。此庙新修,甚宽敞。其后有大方池,池中有舟,可容八人之席,此间为难得,闻系本任总戍珠所浚也。座谈小顷,即别去。行三十五里为丁家坝,仅有数户居民,其前后则皆荒野,涉过涧河数道。又五里安远寨墩,又十里上腰墩,又五里大沙河墩,又五里嘉峪关,宿关之城外驿舍,梁牧遣丁具膳。是日行七十里,路不甚长,而小石礌砢,无一平路,尚喜大车在肃州城内已换长辀,左右车轮皆离车厢一尺,犹不至颠簸耳。此次大车车厢,长约五尺,宽约三尺,自地至车辕,量高三尺,自车厢至篷顶,量高四尺五寸。

  次日继续西行。《林则徐集·日记》九月初八:今晨起行,余策马出嘉峪关,先入关城。城内有游击、巡检驻扎。城楼三座,皆三层,巍然拱峙。关内设有号房,登记出入人数。一出关外,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又路旁一碑亦然。近关多土坡,一望皆沙漠,无水草树木,稍远则有南北两山,南即雪山,北则边墙,外皆蒙古及番地耳。西行四十里至双井,有人家数十户,在隆顺店自饭。玉门令遣丁来迎。饭后又行,则交玉门县界矣。

  这两篇日记,留下了清代中期嘉峪关珍贵的地情信息。

  ——酒泉至嘉峪关之间的道路信息:古人自肃州西行必须出肃州北门。官道向北至新城观蒲再向西经横沟达关城,民道出野麻湾小钵和寺向西。为什么古人不走直路,要这样走,是因为安远沟、丁家坝、小坝沟一带古代有河流和湿地,人马无法通过,只能绕水而行。“行三十五里为丁家坝,仅有数户居民,其前后则皆荒野,涉过涧河数道。”肃州北门离丁家坝西直线距离只有20里,林则徐走了35里,就是绕道新城观蒲再南折到丁家坝西的路程。当日林则徐赶路70里。

  ——林则徐乘坐的交通工具。当时西北官道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仍是以马、牛、骆驼等畜力运输为主。林则徐从西安出发时,由三子聪彝与四子拱枢陪同,雇用了马车七辆。中途换过二次车。但由于路况不好颠簸厉害,在肃州把车换了长辀,“左右车轮离车厢一尺”,才减轻了颠簸。林则徐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路过嘉峪关时所乘坐的大车相关数据,2005年市志办据此按原尺寸复制大车一辆,留住历史。大车作为林则徐过嘉峪关的见证,现陈展于城市博物馆。

  ——嘉峪关境内地情。过了丁家坝,进入嘉峪关管辖地域,道路沿关城向肃州传递烽火的一路腹里墩行进。肃州古志记载自丁家坝墩向西,依次有界牌墩、安远寨墩(城西四十里)、下腰墩(城西四十六里)、上腰墩(城西五十二里)、干河墩(城西五十八里)、歇马店大墩(城西六十四里)等。林则徐记载了路过的部分墩台。当日林则徐并未入关,住关外驿舍,说明“又五里嘉峪关”中的嘉峪关指关东牌坊,牌坊位于新游客服务中心一带。

  ——“天下第一雄关”题字来历。左宗棠于同治年间坐镇肃州平叛期间,维修关城,曾题匾“天下第一雄关”悬挂于关楼,后遗失于民国军阀驻扎破坏。现关城“天下第一雄关”,1995年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制匾悬挂于光化楼上。林则徐看到的“天下第一雄关”,悬挂于嘉峪关楼上,没有提及是何人何时题写,也没有发现相关史料记载出处。

  ——关西情景。林则徐以明晰精练的语言描述所见地理情形“近关多土坡,一望皆沙漠,无水草树木,稍远则有南北两山,南即雪山,北则边墙,外皆蒙古及番地耳。”林则徐出关,南望可见祁连山、文殊山、南边墙,北望可见黑山,沿路可见大草滩、二草滩、长沙岭等。“外皆蒙古及番地耳”是明代“三面临戎”国防形势的延续。关西是关城正面,从远处可见嘉峪关封锁河西走廊,又称中外巨防的气势,使林则徐联想起曾经经营西部的汉代英雄。

  ——沿途接待。林则徐虽然被罢官免职,“谪戍伊犁”,但是他恪尽职守的人格、勤政为民的官声、忠诚爱国的口碑早已在官场传扬,很多官员非常敬佩他,每到一地,拜访者络绎不绝,少有人认为他“充军”“发配”。沿途仍然给予接待,且规格不低。林则徐的同窗、同年、好友中也不乏官员,他们给沿途各地打招呼关照林公也在情理之中。“镇、道以下皆送于城(肃州城)外关帝庙”“梁牧遣丁具膳”“玉门令遣丁来迎”就反映了这个情况。

  出嘉峪关感赋

  过嘉峪关时已至深秋,57岁的林则徐触景生情,写下了4首《出嘉峪关感赋》。这些诗词讴歌了以嘉峪关为代表的西北关山的壮丽风光,并由景及人,借古抒怀,通过对汉武帝、张骞、霍去病、李广利、班超等历史人物丰功伟绩的缅怀和赞颂,表达了企盼早日赦还、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抒发了不计个人荣辱、处处以国事为重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其二:

  东西尉候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其三: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其四:

  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头泪痕潸。

  弃繻人去谁能识,投笔功成老亦还。

  夺得胭脂颜色淡,唱残杨柳鬓毛斑。

  我来别有征途感,不为衰龄盼赐环。

  纵观全诗,四部分衔接自然,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以情寓景,以景传情,抒发爱国情怀,从而达到了情景交汇、景美意切的完美境界。林则徐深厚的历史功底和诗文素养可见一斑。

  林则徐为何感慨“东南谁比此关雄”

  林则徐在《出嘉峪关感赋》第二首诗的末句感慨“东南谁比此关雄”,为何有此结论,综合四首诗和林则徐的认知,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嘉峪关历史悠久。汉武帝时期,张骞被匈奴长期羁押在黑河、讨赖河流域,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嘉峪关、酒泉、张掖一带山河阻隔、地势险要的地理价值和亦耕亦牧、易守难攻的军事价值。公元前121年春季,依照张骞策划,霍去病率一万骑士鏖战于嘉峪关以东的草原湿地,荡除匈奴。秋季,汉朝建立“武威酒泉郡”(以军武之威建立的酒泉郡),随即设塞,开通驿道(后称丝绸之路),嘉峪关是最早的酒泉塞。刘细君、冯嫽、陈汤、段会宗、辛武贤、王骏、班超等都是出酒泉塞(嘉峪关)经略西域,完成使命。东西文化长期交汇于此,使嘉峪关成为文明分水岭,以西,逐步过渡为多国度、多民族、多宗教;往东,逐步变为汉族、儒家文化、中原王朝。

  ——嘉峪关地域是世界上冷兵器时代最多部族与势力争夺的区域和地带。嘉峪关地域自汉元狩二年(前121)归中国版图,后又历经凉、甘州回鹘、吐谷浑、西夏、蒙古等政权,乌孙、月氏、匈奴、鲜卑、氐人、突厥、回鹘、党项、羌、蒙古等部族游牧。长期处于不同势力的争夺中。15、16世纪,嘉峪关“三面临戎,势甚孤悬”,明军与占据关西七卫的察合台后王势力长期以嘉峪关为界对峙,嘉峪关据一关而撼西域。“中外巨防”就是明清时期嘉峪关防线发挥作用的真实写照。清前期,嘉峪关虽为内地,但西部不稳定,朝廷多次通过出嘉峪关军事解决西域问题。嘉峪关有2000多年承载边关国防作用的历史。

  ——嘉峪关在冷兵器时代战略价值巨大。河西走廊深入西北,连接新疆、青藏、蒙古。在古代,如果河西走廊被西域或北方政权控制,就会威胁中原;如果河西走廊被中原占据,就会控制西域,所以河西走廊的得失关系亚洲格局。南北山系夹峙的河西走廊,在嘉峪关地域出现了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等大量天险,使通道狭窄,古人无法绕行。嘉峪关的争夺决定河西走廊的归属,嘉峪关由此成为西域势力、北方部族、地方政权觊觎、争夺的焦点。嘉峪关南靠祁连,北倚黑山,封扼河西走廊,战略价值巨大,清代乾隆朝以国门修缮打造。

  进士出身、饱读史籍的林则徐熟知这些历史,特别是亲身来到嘉峪关,目睹雄壮巍峨的关城,触景生情,才思泉涌,对照古今,即兴创作出《出嘉峪关感赋》,不由地发出“东南谁比此关雄”的感慨。

  林则徐与左宗棠

  1849年秋天,林则徐途经长沙,约见了在家耕读的37岁的左宗棠。林则徐非常欣赏雄才大略的左宗棠,认定左宗棠将来必大有作为,与其促膝长谈,将“防塞论”思想授予左宗棠,并送上自己在新疆绘制的地图和平疆策略。20多年后,已是陕甘总督的左宗棠率数万清军,舁榇出嘉峪关,不仅彰显其收复新疆决心,还在告慰林则徐在天之灵。左宗棠以林则徐当年教授为指导,平定叛乱,挫败外国势力分裂占据新疆图谋,最后一次收复新疆,随即建议朝廷在疆设省。左宗棠对中华民族的万世功勋,都是林则徐当年正确分析预判中外形势、提出治疆方略的结果。曾是中外形势关节点、河西走廊此消彼长分水岭的嘉峪关,必然目睹了两位爱国者不朽的身影和抗御外辱、维护河山一统的壮举。

  如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已完全改变了林则徐生活时代的软弱和不堪,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如今,一座以嘉峪关命名的现代化城市日益发展壮大,确立了“三地两点”功能定位,正在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东南谁比此关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嘉峪关一定会发展成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文化和旅游胜地。(吴晓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