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陇史钩沉

辛弃疾的康乐

23-06-05 11:28 来源:民族日报 编辑:张兰琴

  洮河流域出土文物《城堡图》

  《临洮府志》有关辛弃疾先祖的记载

  ●王维胜

  记不清何时何地,我拥有了一本袖珍版的“二安”诗词集。从此经常装在衣袋中,春天读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秋天吟诵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因为李清照和辛弃疾字号中都有“安”字,前者易安,后者幼安,且均为济南人,因此称为“二安”。他们一个喜欢婉约,一个擅长豪放。婉约和豪放就像大明湖两侧的华不注山和鹊山,撑起了泉城文化的风骨。两位宋朝时期著名词人,也是济南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济南的一张名片。但是读“二安”,我们发现两人流传于后世的诗词中,却鲜有泉城的人文风情之作,而辛弃疾雄豪奔放的诗词,更像出自旷达的西北大汉之手。

  “二安”生活的宋朝八百多年后的一个夏天,我似乎寻觅到问题的答案。

  惑解缘于一次诗人叶十八的邀约。那是2022年6月19日晚上,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瑞,山东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散文家王海峰和秘书长李健、美术家吴春玉、山东稼轩书院院长马涛及办公室主任孙自力一行六人到韩集镇,看望挂任临夏县副县长的诗人叶十八。叶十八请我和本地几位文人作陪。酒酣耳热,马涛院长说壬寅虎年是辛弃疾诞辰882周年,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辛氏寻根访祖。前一天,他们去了临洮辛店镇,寻访辛公世家遗迹。志书明确记载,辛弃疾先代系关陇豪族,簪缨世家。

  确如我的直觉,辛弃疾的血管里流淌着彪悍的西北汉子的血液。从辛弃疾这代往前推四辈,便是辛弃疾的先祖老太爷辛维叶。生于北宋真宗景德间的辛维叶,为隋司隶大夫辛公义之子辛亮的十八世孙。在辛维叶之前,自春秋战国至宋朝初年长达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辛氏一族世代生活居住在陇西郡狄道县。辛氏一族跟所有生活在千沟万壑中的西北朴实农民一样,哺育着他们的子子孙孙。他们和所有的西北汉子一样,有着西北汉子粗野豪放的性格、西北汉子的古道热肠。而辛弃疾的先祖老太爷辛维叶的身上,更有一种侠义情怀和浓厚的乡土情结。西北人有一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辛维叶受到朝廷的重用吧,北宋初年,辛维叶却举家迁居到济南历城,就此安居下来。

  从此以后,辛氏在历诚有了分枝。

  辛维叶最高官职是正九品的大理评事。这个官职是汉宣帝时设置的,主要职责是判案。隋唐时称大理(寺)评事,与大理正、司直同为法官,掌推按刑狱。北宋初犹有定员,与大理正、丞分掌断狱,北宋前期的“本官阶”,相当于后来的八品承事郎,京官官阶。可是后来变成了寄禄官,有官名有待遇,但没有实际职事,如同当下体制内的调研员。

  辛维叶儿子辛师古曾官至正九品的儒林郎。宋朝当时官职中设有文和武两种散官,儒林郎其实就是个文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辛维叶孙子辛寂官至从八品的滨州司理参军,掌本州讼狱勘鞫之事,相当于司法检察官。

  辛维叶孙子辛寂的儿子叫辛赞,也就是辛弃疾的祖父,影响辛弃疾一生的人物。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名进士,前途一片光明,只是运气不好,他正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图时,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北宋灭亡了,济南历城被金国占领,这一带的北宋子民,全部变成了金国人。

  命运跟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当时,有许多北宋子民跟着宋高宗赵构南渡,到南方去继续当南宋子民。但是,辛氏繁衍生息,家族人数众多,辛赞“以族众,拙于脱身”,无法拖家带口逃到南方。辛赞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人物,金国对他进行拉拢,劝他到朝廷做官。辛赞同意了,几经升迁竟然做到了正三品的开封知府。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

  后来,辛赞的儿子、辛弃疾的父亲辛文郁也做到了从四品的中散大夫。

  公元1140年5月28日这一天,辛文郁喜得贵子,取名为辛弃疾。

  辛弃疾生不逢时,因为他出生时济南已经沦陷于金人,北宋王朝也因难以抵抗金兵进犯而退居江南成为南宋。辛弃疾虽然生在济南,但因为父母早逝,由爷爷辛赞抚养长大。年幼时,辛弃疾随时任亳州谯县县令的祖父辛赞在谯县读书。辛赞非常喜欢这个聪慧过人的孙子,经常带着他游览名山大河,开阔他的见识,向他灌输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耳闻目睹在金国的统治下汉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很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祖父去世后,时年二十岁的辛弃疾才回到了故乡。

  公元1161年,济南农民耿京拉起了抗金队伍,辛弃疾闻讯效法耿京,在济南南部山区也聚众举起了抗金义旗,并在投靠耿京不久,于1162年南渡淮河、长江,投奔了南宋。南宋朝廷昏庸无能,执意偏安江南,让辛弃疾宦游江南三十多年而报国无门,也使得他再也未能踏上故乡的土地。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于江西铅山。

  八百多年来,辛弃疾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的词作,称为“词中之龙”,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坛豪放派代表的地位。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为人和事迹流传广泛。他死后,全国各地老百姓自发为其树碑立传,形成了一股长久不衰的稼轩热,产生了一门以爱国主义为主基调的稼轩文化。

  济南市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稼轩书院无疑是研究稼轩文化专业机构,他们确定了济南是辛弃疾出生地、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是辛弃疾去世地,却没有确定辛弃疾的祖籍地。

  因为辛弃疾这个共同的话题,2022年6月19日晚上的那次聚会,虽然我们跟济南的文友初次相逢,却彼此之间相谈甚欢。稼轩书院马涛院长说,他们在临洮查阅了明代《临洮府志》,可以说收获颇丰,但也留下了遗憾。

  我问,什么遗憾?说出来嘛。

  马涛院长说,我们没有找到辛弃疾祖坟和墓碑,也没有见到祖谱。

  在场的临夏州文联主席苏靖宁说:“你们在临洮(狄道)找不到墓碑,可以到康乐县辛家集去找。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古狄道西乡,就是现在行政区划中的康乐。我在康乐工作时,就多次去过辛家集,它就在凤凰山下。辛氏族亲后人仍在辛家集居住,辛氏祖陵保存完整。”

  时隔不久,从新闻中得知康乐县被确定为辛弃疾祖籍地。

  时隔八个月,我陪同文化学者、美学副教授师凤轩一行,于2023年3月17日到康乐县城北面的辛家集。我们在辛氏祖陵,见到了辛氏初祖辛蒲、辛武贤、辛庆忌之墓,也见到了辛氏族谱编著者辛仲平。辛仲平说:“据所藏民国戊子重録《辛氏宗谱》、民国乙亥《菱湖辛氏族谱》之肇周大夫甲公后迁居陇西源流之图所记载,并结合康乐县辛氏后裔辛靖军所提供的《辛氏起源·世系·族史人物关系瓜瓞解》中记述,其初始祖辛蒲自汉初迁陇西狄道,至隋辛公义之子辛亮,其十八世孙辛维叶于北宋初年迁济南。经六世到南宋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所有谱系资料完整无误。”

  追根溯源,辛氏一脉就追到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禹便是夏朝的第一代国王,第二代国王就是启。启有个庶子,也就是启的妾所生之子,叫莘。他就是辛氏的老祖宗。启封庶子莘于虢国,所封地就成了莘地,也就是陕西省合阳县。由于“莘”与“辛”读音相近,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辛氏起源及族谱从公元前1066年西周辛甲开始,记载他弃商从周,封为太史,这已经属于诸侯卿大夫之列,可见辛甲地位之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辛甲长子辛腾为秦将军。

  辛氏一族西迁陇西狄道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这时候秦朝刚刚灭亡不久、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领地为巴、蜀和汉中。楚汉相争中,刘邦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为了稳固关陇,他派兵到关中、宝鸡、宁夏、陇山一带驻扎,命辛蒲以军事豪强的身份带领一族人马,前往陇西狄道辛家集,就是今天的康乐县辛家集镇守,从此辛氏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衍生息。辛蒲为辛腾曾孙,家谱记载是赵、魏名将,可见战国七雄争战不休,秦将军辛腾的后人先后效力于赵魏两国,后来归服刘邦。

  自汉至唐,辛氏在陇西郡形成望族,显贵当地,产生了诸多名人,比如破羌将军辛武贤、酒泉太守辛庆忌(左将军),还有隋朝时候的辛公义。辛姓在其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许多郡望,主要在陇西、天水、雁门,而陇西郡确是辛姓人最早、最主要的聚居地。所以,前人称辛氏为“陇西望族,山右名家”,还说“天下辛姓共一家”,就是这个原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