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金塔县非遗传承人卢学贵:手塑百态像 泥传精气神

23-06-05 11:25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杨梦园

4482836911d8f92feb64a4b11b950e8_副本.jpg

  一块泥巴,在大多数人的手里,可能只是一块泥巴,但在金塔县非遗传承人卢学贵的手里,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卢学贵说:“我与泥巴有缘,在泥塑的世界里找到了快乐。”

5f309edcce4e56066ac154fb6977139_副本.jpg

  今年50岁的卢学贵,出生在金塔县东坝镇黑树窝村,自幼对彩绘泥塑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老家基本都是土房土墙土路,一下雨,到处泥泞。那个时候我就喜欢抟土捏一些小猫小狗小马玩。”提起泥塑,卢学贵侃侃而谈。

  虚心好学的他,1988年自费在四川美院雕塑系进修两年,系统学习彩塑泥塑的技法和艺术风格。回到家乡后,卢学贵便跟着当地一些知名民间绘画、泥塑艺人继续学习彩绘泥塑技艺,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时候为了创作一件作品,卢学贵经常废寝忘食,直到满意为止。

  “泥塑这个过程比较枯燥,你首先得热爱,其次要有耐心,否则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卢学贵说。

  随着长年累月的实践,卢学贵的泥塑技术日臻成熟。

  一块泥巴,被卢学贵揉搓挤捏,再用工具反复雕琢,一会儿工夫,泥人的形态面貌惟妙惟肖,仪表端庄,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他的作品,既有表现田园风情、山水野趣的,又有表现人文景观、神话传说的,还有《鸳鸯情思》《美人鱼》《聂荣臻元帅》等题材的大型泥塑,这些泥塑作品刀法奇特、匠心独运,造型各异,或古朴粗犷,或憨厚可爱,或多姿多彩,集实用、观赏、收藏价值于一身,多次参加非遗展和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交流活动。

  从捏制小猫小狗到大型雕塑,几十年间一双沾满泥土的双手,脏了洗了,洗了脏了,捏坏了重新和泥再来,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反复实践,反复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钻研。几十年下来,卢学贵成了一位渐有名气的民间彩绘泥塑能手。

  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了名气的卢学贵,周边县市以外的一些地方也来请他了,为了实现他对彩绘泥塑的梦想,在技艺的支撑下,献身泥塑精神的鼓舞下,他背上工具包,长途跋涉,这里请,那里邀,忙个不亦乐乎。

2a65e709c8a1b06b447d0bc879ded27_副本.jpg

  渐渐地,卢学贵的作品便遍及省内外,如金塔三元道观、金塔塔院寺以及临夏、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地,并参与了敦煌石窟部分彩绘泥塑作品的修复工作,2014年被酒泉市评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彩绘泥塑代表性传承人。

  如何紧跟时代步伐,让彩绘泥塑更时尚?卢学贵在继承传统彩绘泥塑技艺中不断创新,开辟了新的艺术品种,以水泥、玻璃钢、石膏为原料塑造的雕塑作品遍及学校、公园、广场等,为美化城市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幅作品在2016年申报为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多年来,卢学贵用泥土捏出了民间的生活百态,也捏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创作的彩绘泥塑作品中,每一个人物形象和表情也都各有特色,这既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

ff02f2358eb5aa56f4484930041455e_副本.jpg

  “一件好的泥塑作品,除了做工精美,更要反映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卢学贵说,彩绘泥塑学习之难,在于不仅要精通历史、绘画、雕刻、色彩搭配等知识,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

  现在,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成为卢学贵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他表示,每当一件富有当地文化色彩、民族特色的彩绘泥塑作品制作成功时,他就更加坚信,肯定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彩绘泥塑这门传统手艺历经创新发展,将绽放全新风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