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丝绸之路上的“国宝级”文物

23-03-16 09:3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本版图片由天水市博物馆提供)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曾经来往着众多西域国家的商队。这些商队不仅带来了异域琳琅满目的农作物和商品,也带来了神秘的宗教文化。这其中,久已消失在历史烟尘中的粟特人和他们信奉的祆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随着西安安伽墓、史君石椁墓、太原虞弘墓等国内粟特人墓葬的不断发现,粟特人和粟特文化成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的热点,收藏于天水的隋贴金彩绘屏风式石棺床也因具有粟特文化的特点,在默默无闻多年后受到更多的关注。

  1982年6月,天水市在城区南山石马坪修建水利工程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天水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现场清理和随后调查研究,发现是一座隋唐时期的墓葬,出土一具围屏石榻和一组随葬品。该石榻为砂页岩,通高1.23米、宽1.15米、长2.18米,由床座、床板、素面石条和屏风等26块组成。床座正面由两块石板组成,分上下两层,称壸门,上层雕刻6个乐伎俑,分别是执笙俑、执铜钹俑、弹琵琶俑、吹箫俑、手击腰鼓俑、弹奏箜篌俑。下层壸门刻6个神兽,两臂生翼,反掌托举。床板为4方石板,子母扣相接,正面床沿刻有连珠忍冬纹并贴金彩绘。屏风由11方高87厘米、宽30厘米-46厘米贴金彩绘画像石组成,其中,正面5方,两侧面各3方,底部镶嵌于床板边沿凹槽。雕刻的主要内容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情景,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主调。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方墓志铭、5个座式乐伎俑和鸡首壶、烛台、金钗、石枕、铜镜各一件。

  这具石棺床在出土时限于当时的条件,对墓志铭保护不当,无法识读上面用朱砂书写的铭文,不得而知如墓主人身份、年代等重要的信息。1996年9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通过现场鉴定,定名为“隋唐贴金彩绘屏风石棺床”,并定为“国宝级”文物。

  天水石棺床发现后,相继又在陕西、山西等地发现了新的此类葬具,同时我们在近年来保护修复石棺床过程中,也有一些新的发现,综合考证,天水市博物馆藏的石棺床可能是北周晚期至隋代早期,墓主人可能是粟特人,其地位是比较高的,是祆教文化的遗存。

  天水在当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商贸文化交流比较活跃,粟特人是活跃在这一大道上的重要商旅,这具具有重要意义文物的出土,进一步见证了当年丝绸之路重镇天水文化商贸活动的情况,也反映了中原王朝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形态,同时也是中原文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明互鉴的见证物。(文/天水市博物馆馆长 李宁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