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木门道:箭如雨下,名将张郃死于诸葛亮的埋伏
原标题:【奔流文化·看甘肃】天水木门道:箭如雨下,名将张郃死于诸葛亮的埋伏
甘肃的三国文化之五——
魏明帝倚他为国之柱石,诸葛亮却视他为北伐事业的眼中钉;
《三国演义》中他出场很早,却几乎坚持到该书的尾声;同时期的名将,他的对手张飞、关羽、赵云及同僚张辽、徐晃早已战死或病逝,只有他一直奋战在前线;
在木门道中流矢而卒,时已年近六旬。
他就是魏国的五子良将——张郃!
[一]
距离甘肃礼县盐官镇仅二十里之遥的罗堡村,据当地人说它是诸葛亮射死张郃的地方——木门道。
站在西汉水的支流稠泥河边四望:河谷田地平旷,周边山峦和缓,丝毫看不出古战场应有的险峻雄奇的气势。当地相关专家解释,这是因为近代一次罕见的大地震的原因:顺治十一年(1654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初八),甘肃发生大地震,震中位于天水,震级为8级。极震区礼县“木门一带山崩水雍,桑田沧海,压埋村落近十里”“木门道土陷数百尺,水聚数十丈”。
闻言心存疑问——
蜀军在撤退前已经在祁山一线:其中诸葛亮主力在祁山东侧的卤城(今盐官镇)一带,王平在南围(可能是祁山中部以南,也可能是卤城南)。而司马懿的魏军则位于北面。这样的情况下,蜀军撤退应当是向南行动,以逐渐脱离与魏军的接触。可是罗堡在卤城的东北方,这岂不是让蜀军向魏军开去了吗?
况且罗堡距离卤城前线太近,二十多里,也就是一天的路程。诸葛亮要想打伏击,怎么会选择这么近的地方呢?
后来才得知,在天水市牡丹乡也有三国古战场木门道遗址。究竟,哪一个更符合典籍中的记载呢?
【二】
从天水启程,向西南行约60公里,去牡丹乡王家铺村再次寻找木门道。
木门道位于牡丹乡木门村,因东西两山对峙,状若天然门户,故而得名。此处河谷地势险要,荆棘遍地,怪石峥嵘。
此地关于木门道地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古时这里森林茂密,盛产木材,人们砍伐贩运必出此道,故名曰木门道;另一说则是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建宁二年夏,“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骨,分兵守诸谷上下门。颖规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今礼县)结为木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
现在的罗牡公路(礼县罗堡到天水秦州区牡丹乡),路线和历史上的木门古道基本相合。
而王家铺附近,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嘴梁。两山对峙,中间是一条峡谷,稠泥河从中穿过,形成一道天然门户,似乎更切合“木门”之意。
这条险峻的道路,是伏击战的绝佳之地。三国时期,魏蜀在天水地区鏖战时,善晓兵机的诸葛亮早已是看在眼里。
公元231年(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
魏明帝派司马懿督军迎战蜀军。诸葛亮命王平率部攻打祁山,自己亲率主力在上邽一带打败了郭淮、费曜的军队,并准备和司马懿的主力决战。司马懿知道蜀军锐气正旺,但缺乏粮草,急于速战。于是命士兵凭险坚守,不得出战。
诸葛亮用退兵之计引诱魏军出战,魏延、高翔领兵大败魏军。但由于负责供应粮草的李严因遇雨而难以如期抵达,从而使诸葛亮又一次失去了占据陇右的机会。
诸葛亮不得不撤退时,为了防止司马懿追击,在木门道两侧的山头上设伏,率大军向木门道方向退却而去。
在木门道设伏,会有哪条大鱼上钩呢?
【三】
按照《三国演义》演绎,司马懿根据探马的消息,料定诸葛亮粮草缺乏,大军已退,派了张郃领5000精兵火速追赶蜀军。
早先街亭之战却成就了张郃的赫赫威名。此役之后,诸葛亮利用关中空虚之机复出攻陈仓,张郃预判诸葛亮的军队缺少粮草不能久攻,必然最后退兵,为使魏明帝曹叡安心,他还是趁夜进军,“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陈仓围解,张郃官拜“征西车骑将军”,成了仅次于大司马曹真与大将军司马懿的军中三把手。
但这颗熠熠生辉的将星很快就要陨落了:
张郃率部在黄昏时分赶到木门道,突然一声炮响,两边山头上滚木礌石一齐滚下,张郃和百余个部将被堵在木门道中,进退无路。
张郃被乱箭射中右膝,死在了木门道。
【四】
罗贯中笔下张郃之死似乎是他急躁冒进,咎由自取,但在《魏略》却有被司马懿所误的说法:亮军退,司马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张郃死于木门道在好多史书或野史上都有记载,如陈寿《三国志·张郃传》所说为伤重而死:“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只是膝盖之伤,怎会致命呢?
可以分析,古代医疗条件不足,动脉大出血,或者并发症,或者伤口感染致死也不是不可能,但在袁希之在《汉表传》中的笔法则有戏谑的成分:“亮粮尽,军还至青封木门。郃追之,亮驻军,削大树皮题曰:张郃死此树下。豫令夹道以数千强弩备之。郃果自见,千弩俱发,射郃而死。”不管怎样,张郃死于木门道是不争的事实。
张郃的死的确是魏国军界实力消长的一大转折。此后,在魏国的军事系统中,再也没有比司马懿资历更深、军功更高的人物存在,这最终让司马懿真正掌握了雍梁一带的军队。而这个控制能力,实际上就是司马氏最终能够篡权成功的基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在兴修水平梯田时,村民曾挖出过许多三国时期的箭头和冷兵器,也在印证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鏖战。
如今在牡丹镇王家铺木门村,在空旷的峡谷地带,虽难觅昔日森木茂盛的木门古道,但村内青瓦白墙村外阡陌纵横,显得格外幽静、安逸,当地正在打造天水木门道三国文化旅游产业园,仿古的城墙、木亭等建筑有种浓厚的古风,产业园建成后,这里的旅游必将借木门古道,放“三国”异彩,成为寻幽访古的绝佳去处。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相关新闻
- 2021-12-24【陇原史话】冯玉雷 | 玉帛文化:华夏文明发生的动力及核心价值
- 2021-12-23哈达铺:红军长征中的转折地
- 2021-12-22红军长征过临洮时的遗留物
- 2021-12-21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首先到陕北的具体决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