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首先到陕北的具体决策地
原标题: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首先到陕北的具体决策地
□ 郑鹏飞
1935年9月20日、21日,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到达哈达铺。为了恢复指战员体力,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一步了解敌情,中央军委决定短期修整。在这里,发现了国民党的报纸,提供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军非常重要的情报价值。据此,哈达铺不仅是物质加油站,更是“精神食粮”供给地,让红军的进军路线更加明晰和具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达铺就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个积极转折点。
一、北上与南下战略方针的争论
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时,摆在党和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制定统一的红军发展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到达川西北地区后,发现这里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贫困、人口稀少,不利于红军生存和发展。中共中央根据这种形势,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但张国焘却主张红军向西退却,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青海、西康等地,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军事压力。
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沙窝会议,讨论形势与任务。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强调创建川陕甘根据地是当前红一、红四方面军面临的历史任务。会议指出,在红军中必须纠正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右倾错误。这实际就是对张国焘逃跑主义的批评。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再次论证了北上方针的正确性,要求左路军迅速向右路军靠拢,以便共同北上。9月8日,中央致电张国焘,再次强调指出:“如左路军南下,其前途将极端不利。南下沿途均是雪山、老林、隘路,而国民党军队已筑成碉堡,红军很难在那里立足。而北面反会被国民党军队封锁,断绝退路。南下的川康藏边境,大都是人少粮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很难在那里立足。而北上则有许多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开展抗日的新局面。”
从多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来看,党中央确定北进的计划自两河口会议确定后就从未改变过。显然这是中央根据抗日形势的需要和有利于红军发展壮大的自然环境条件着眼进行的正确判断。所以,向北前进是红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以来不变的战略方针。那么到哈达铺就是红军北进的必经之路,北进地区条件环境与川西北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哈达铺的富庶和人民群众的热情进一步得到了验证,说明毛泽东提出的向陕北和甘东北进军的战略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二、俄界会议调整战略方针
1936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迭部县境内的俄界(高吉)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的战略方针》的报告。会上也着重讨论了红军今后的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向南没有出路的,无论从地形、居民、给养等各方面条件来看,南下都是绝路,因此不管张国焘怎样阻拦破坏,中央仍坚持既定的北上战略方针。毛泽东还根据只有一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单独北上的新情况,提出红军总的方针是北上,但是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严重削弱了北上红军的实力,在目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应改变川陕甘计划(王志新:《红军长征落脚点何时确定放在陕北》)。毛泽东同志还在报告中提出:“我们可以首先在苏联边界,创建一个根据地,再来向东发展。不然就永远打游击战争。我们不应把自己变为瓮中之鳖,中央要到能够指挥全国革命的地区去。”张闻天在会上发言指出:“我们目前战略方针改变了,因为一、四方面军分开,我们的力量是削弱了,所以我们的战略方针不能不改变。”会议最后就战略方针作出决定:“红一、三军团北上,开展游击战争,到靠近苏联的中国边境地区。一方面便于取得共产国际的帮助;另一方面修整部队,扩大红军,然后再大力进取陕甘广大地区。”
俄界会议是党中央再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而紧急做出的正确决策。这也说明,党中央已经认为,陕甘地区应该是指挥全国抗日的大本营,也就是说应该就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但是会议明确决定先到苏联边境,再折返回陕甘地区。显然,这时党中央对陕甘根据地和陕北红军一年多来的发展情况不完全清楚,就是说陕甘根据地是否存在也不得而知。
三、一张报纸让红军北进战略具体化
按照毛泽东寻找精神食粮的要求,梁兴初和曹德连带领红一军团侦察连的官兵装扮成一支国民党军,进入了哈达铺,在邮局找到了一批近期报纸,其中有一条登载了徐海东率领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的消息。聂荣臻后来在《聂荣臻回忆录》中也谈到了国民党的《山西日报》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刘志丹部的消息。当时任中央警卫队指导员的刘英,也谈到了党中央在哈达铺获得消息的情况,指出:“先头部队攻占哈达铺的时候,在当地的邮局得到了不少报纸,主要是七、八月间的天津《大公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他们翻读着这些报纸,谈得眉飞色舞。原来,从这些报纸登载的消息,他们确切地知道:陕北有苏区根据地,有红军,有游击队。这真是喜从天降。”从上述当事人的回忆,足以说明这些报纸所登载的消息对红一方面军和党中央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9月22日召开的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了红军前进的战略目标。他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比较详细的陕北红军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最后,毛泽东以鼓舞人心的坚定语气说: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战员是一定能够以自己的英勇、顽强、灵活的战略战术、战斗经验,来战胜北上抗日途中的一切困难!
党中央在哈达铺了解到的情况,张闻天在“读报笔记”中作了详尽的记载,主要摘记了《大公报》的内容:一是得知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陕北二十三县,无一县没有红军或游击队的活动,其中延安、延长、保安、安塞及靖边等五、六个县是刘志丹领导的苏区根据地,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主力部队有三个师一万多支枪,下面还有十四个游击队。
二是得知了陇东革命斗争的开展情况。“该地毗连陕西、宁夏边区,地面辽阔,人烟稀少,山脉起伏,槐林茂密……共匪乃据险发展其意志……去冬攻曲子,陷长武,陇东震动。”
三是得知红25军长征到了陕北。“徐海东于七月中旬率悍匪三千余众,由商县、雒南、镇安、柞水等县突围而出……其后匪部即过蓝田,出洛南山口,窜长安县境之引驾回镇,另有一股由子午口窜出,两地距省城均四五十里之谱。”
“文章得出结论:‘红军与赤色游击队在陕甘两省内正在普遍发展着’。并据此提出前进的方向和任务:‘同二十五、二十六军取得配合,协同动作及汇合,并给在这个地区开展着的游击运动以帮助、组织、领导’,完成八月二十日毛儿盖会议提出的‘联系存在于陕甘边之苏维埃游击区域,成为一片的苏区’的任务”。(刘英:《在历史的激流中——刘英回忆录》)
由于在哈达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25军等情况的了解,使党中央在俄界会议决定的,首先向陕北、甘东北前进,在苏联边界建立根据地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前进的方向。张闻天当时是党中央的负责人,他发表在《前进报》上《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这篇文章,无疑表明了党中央的战略判断,是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首先落脚陕北的决策地是符合基本逻辑和事实的。
当然,确定到陕北去的决定在哈达铺政治局会议上却没有任何资料记录,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央领导层仅仅是在口头上达成了共识——先到陕北去。“九月二十八日在通渭的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将陕北作为落脚点,到陕北去保卫与扩大苏区根据地。”(刘英:《在历史的激流中——刘英回忆录》)简言之,无论怎么说,哈达铺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共识出现的决策地,为榜罗镇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 2017-11-15陇南宕昌哈达铺抟拳:相传来自清廷大内的奇特酒令
- 2017-11-09陇南宕昌哈达铺老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
- 2016-10-27【重走长征路】哈达铺的扶贫“网事”
- 2016-08-24甘南哈达铺:一张报纸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