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窑下鸡眼睛 甘肃这座“城堡”装满故事……
原标题:【人文】甘谷腰崖堡
□ 李 春
自从拍摄古堡系列照片开始,历时多年,我一直穿行于遍布甘谷的山间沟壑,去触摸一座座饱经沧桑的古堡,俯瞰昔日硝烟弥漫的堡墙,聆听秋风带来的故事,在仔细观赏、慢慢品读中,似乎感觉历史在堡墙之间流动,岁月在堡台之上穿梭。
在甘谷,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观看,都会看到矗立在高山之上的古堡、烽火台,数百年来它们静静守护着脚下的黄土高坡,守护者父老乡亲祖辈居住的家园。
在甘谷,不论你走进任何一个村庄,都能聆听到蕴藏其间装满传说的故事,这里的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堡子,都记录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传说。
腰崖堡子靠了人,五十铺下紫禁城,三十铺下一盏灯,石家窑下鸡眼睛……
这是至今流传于甘谷县磐安镇农村的一句民间谚语,它究竟给我们述说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腰崖村地处磐安镇东渭水北岸的山腰上,北山的猪嘴和南山的鸡嘴在这里相会,形成了朱圉峡,据说当年大禹治水“导水于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甘谷县志》大事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5月21日大地震,北山南移,覆压永宁全镇,共伤三万余人。”大地震使渭水在朱圉峡形成了堰塞湖,淹死了许多人。正是腰崖村独特的地理位置,旧时要想跨过渭河走到腰崖村,几乎比登天还难,所以这里自古以来便一直流传着“牛蹄马耳两道湾,腰崖猪嘴路难攀”的民间谚语。
腰崖堡子坐落在东崖村西渭河河谷旁,面临渭水,背靠北山,是一个不规则的圆柱形山体。据当地人讲,堡子大约七亩左右,现为东崖村堡子组居住点,原先住有20余户,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少农户已搬迁至堡子下村巷两边,如今堡子内仅生活着3户人家。
走进堡子,只见留存下来的房屋,纵横交错在堡子中轴线两边,显示着昔日的辉煌。老式挡门静静站立着,任凭风吹雨淋,始终与堡子一道守护着一方家园。
堡子就是装满故事的城堡。听堡子周围的百姓讲,腰崖村原本是一个村,现在分为东崖、西崖两村。当年曾有土匪从北山下来,准备强渡渭河攻打对面的堡子,当他们来到腰崖村时,正值中午时分人困马乏,就聚集在西崖村一户富裕人家的平台上,一边监视东崖堡子内的动静(因为西崖村平台与东崖堡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线相距几百米,可以随时掌握堡子里边的情况)。一边坐在院内的大锅旁等待吃饭,准备酒足饭饱之后再进攻堡子。正当他们做着美梦之时,轰隆一声巨响,东崖堡子发射出的一颗土炮弹,精准打在了做饭的锅台上,刚烧开的饭菜汤汁顿时向四面飞溅,溅在他们的脸上,烫得土匪们一个个嗷嗷大叫,在地上直打转。领头的看到土炮的威力,感觉大事不妙,当时饭也没吃就立即集合队伍仓皇逃窜,去寻找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便是“腰崖堡子靠了人”谚语的由来。
那么后几句民间谚语讲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五十铺下紫禁城”通常指磐安镇南山寺堡,传说白朗军曾经攻打该堡门,后因堡门坚固无法打开时采取火攻。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堡内百姓齐向祖师爷求救,一时间天空乌云滚滚,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浇灭了熊熊燃烧的大火。白朗军认为这是天意,遂弃堡而走,当地百姓则觉得土堡坚固如紫禁城。“三十铺下一盏灯”是指朱圉山堡,因其位居高峰,战略位置险要,遇兵变点火于堡内,则渭河川道区及南北两山群众皆知,如一盏悬挂在空中的信号明灯。“石家窑下鸡眼睛”则是指石家窑堡本身就是一面坡,前低后高,一遇兵变,则能守能退,能攻能躲。
另外,据说腰崖村的村民原本是明朝时期从山西大槐树迁移而来,刚来时仅兄弟二人,哥哥住在东崖,弟弟住在西崖,他们来到腰崖后就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娶妻生子,繁衍后代,现在两个村的人大都是他们兄弟二人的后代。虽然现如今两村分属磐安、谢家湾两个乡镇,但自古以来村民们就是一家人。两村主要以花椒、韭菜种植为主,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弹指一挥间。几百年后,当我们踏着先祖的足迹,聆听着古堡的故事,看着饱经沧桑的堡墙和炮眼,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金戈铁马的嘶鸣、黄河咆哮般的呐喊,它们随着阵阵秋风吹来,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历史……
相关新闻
- 2021-12-16早期的飞天长啥样?甘肃发现一幅完整北凉飞天壁画
- 2021-12-15[地理·中国]齐家文化遗存见证临夏大地的人们从分散到结盟
- 2021-12-15甘肃唐代吐谷浑墓葬群考古:多项发现填补国内考古空白
- 2021-12-15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最新学术成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