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武山的小年
原标题:【民俗风情】武山的小年
令陆胤
武山,历史上曾为多民族杂居地,又深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文化交流碰撞的影响,文化融合的特质明显,而且浸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融合到了传统文化中,滋养着民俗风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民俗也随之变化。
腊月廿三,又是祭祀灶君(灶爷、灶婆)的日子,而接下来扫房、糊墙、贴窗花、赶集、盼年(武山方言,准备过年的食物等)、贴春联等一阵忙乎,转瞬就进入大年,所以民间把腊月廿三称作小年。
祭灶是中国古代五祀之一,五祀之神历代虽有差异,但灶神却始终位列其中,说明灶君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位置。北方祭灶君的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人拜火习俗,旨在避凶驱祸迎吉祥。武山腊月廿三祭祀灶王爷,首先要贴一帧新的灶神像,上边写着“一家之主”,两边写着“上天言(或奏)好事,下界(或回宫)降吉祥”。这是通过祭祀向灶君表达的心声,也是百姓对来年生活的期望,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事事如意。在所有的祭品中,始终不变的是一种黏性很强的糖,古代称“乳糜”,民间称祭灶糖,说是灶君吃了这糖,嘴唇便粘住了,即使向玉皇大帝汇报,也因唇上蜜甜未退而不好说坏话。这种美好的愿望深植百姓心中。为了来年全家的幸福安宁,用糜做“祭灶糖”在武山周边一直流传,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而且长盛不衰。
吃搅团的寓意也和献祭灶糖一样,用擀面杖不停地搅动锅里的面,就是要搅去一年来的各种不祥和不如意,搅好以后饭带黏性,灶王爷吃了以后也粘住唇,记得这家的好,上天尽言好处。现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川道地区和县城逐渐以饺子代替了搅团。
扫房是过大年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小年之前扫房要选黄道吉日,小年之后也就是腊月廿四为官扫,这一天,灶君面见玉帝,人间百无禁忌,是一年中扫房的最后一个好日子。从腊月廿五起,武山就有当年不再扫房子的习俗和说法。小年前后扫房子,除了为迎新年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清爽的环境外,过去还有扫去贫困、邪祟等不祥之物的寓意。
贴窗花,武山农村曾有小年开始贴窗花迎新年的习俗。这种剪纸艺术在武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性,历史悠久,意蕴深长,喜鹊闹梅、年年有余、十二生肖等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或灵动飞扬,或朴拙有趣,各家的大媳妇小姑子竞相逞能、各显技艺,一幅幅剪纸窗花充满情趣,充满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这种剪纸艺术是农村妇女一项富有情趣的手艺,其功用就是贴窗花了,也有剪一个大蝙蝠或龙凤呈祥贴在墙上,寓意福运连绵、吉祥如意。过去由于条件所限,为了增强艺术效果,先用白纸剪好窗花再贴在木板上或直接用手拿着,置于煤油灯上,用烟熏得黑黑的,再往窗子上贴。贴窗花时必须先在窗棂上涂上糨糊,用白纸把窗亮子糊好,在四角贴三角形状的娥云,然后用一种对称的方式贴上窗花。一扇新贴了窗花的窗子让房子顿时显出精气神来。 (本文配图:黄必胜提供)
相关新闻
- 2020-01-17甘肃:传统曲艺凉州贤孝迎新生
- 2020-01-15嘉峪关长城开放中"活起来"人大代表倡建研学游基地
- 2020-01-1522个!甘肃省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 2020-01-14甘肃环县窑洞古法酿黄酒 农户循传统承儿时“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