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传统曲艺凉州贤孝迎新生
原标题:甘肃:传统曲艺凉州贤孝迎新生
董永虎在弹唱凉州贤孝。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文化馆里,54岁的董永虎一身红袍,怀抱三弦,正弹唱一段贤孝。“文凭四书官凭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观众们随着他的表演一会儿大笑,一会儿蹙眉,或怒或喜,或感叹唏嘘。
凉州贤孝又称为“凉州劝善书”,是一种以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伴奏的古老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董永虎正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别看现在观众多。早些年,知道凉州贤孝的人特别少。”董永虎感叹道。
凉州区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张学峻介绍,凉州贤孝以方言唱词为主,多吟诵古代传统贤孝故事。“传统的唱词很难带给观众共鸣。听的人少,会唱的人更寥寥无几。”他说。
如何让凉州贤孝这项传统曲艺可持续发展成了一个难题。
“得让传统贤孝走出新路子。”董永虎想。
这是凉州贤孝的演奏乐器三弦。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唱词创作要新。为了让贤孝更“接地气”,董永虎大胆改编传统唱词。他将目光放在了武威的传统文化上。“武威的吃食最好吃,西北地区家有名气。扁豆米汤油馓子,糁子面条斜花子……” 这一曲《巧嘴姑娘夸武威》在视频直播平台播放后,一夜间获得了近万粉丝。
惊喜之余,董永虎创作了更多和武威文化相关的唱词,并将单人说唱变为双人对唱形式,使舞台更有互动性和趣味性。“贤孝火了,武威的文化也火了,一举两得。”他更确定用“创新”复活贤孝是对的。
新词只是第一步,还要有“新人”。在省市有关部门和凉州区文化馆的帮助下,董永虎开办了凉州贤孝传习所。现在,他的弟子已有20多个,年龄最大的有60岁。他带领徒弟积极参加省市各项文化展演和春节社火表演,努力扩大凉州贤孝的知名度。
培养人才还不够,贤孝表演需要更广阔的表演舞台。“我们准备将贤孝引进市场,让表演舞台多元化。”张学峻说。现在,多家凉州特色美食餐厅有意邀请贤孝艺人登台演出。将曲艺文化和饮食文化相结合成为凉州“复活”贤孝的一个创举。
贤孝是凉州区的文化符号。为了让贤孝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特色又能在创新中获得新生,凉州区文化馆打破贤孝“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模式,对大批特色词曲进行“抢救式”搜集并整理成册,组织传统艺人进行特色唱段录制,并定期举办贤孝会演大赛,让贤孝文化走出凉州、走出甘肃。
春节临近,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春。这时却是董永虎最忙的时候。“过春节了,大家都想听我唱贤孝。就算是全国跑,我也高兴!”(完)
相关新闻
- 2020-01-08赵虎提名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诠释“敦煌非遗”
- 2020-01-03汉武帝丞相公孙贺:两汉时期,甘肃人中最大的官
- 2019-12-31敦煌盖勋:拒绝乘人之危 义勇留名陇右
- 2019-12-25樊锦诗:为莫高窟留人才“贡献”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