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陇上人物馆

王符:陇上土壤孕育的思想家

2025-05-15 08:44 来源:黄河清风

  陇上土壤孕育的思想家

  王符(约85年—约163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著名思想家,也是陇上这块土壤里产生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王符生活的临泾县,是安定郡郡治所在,这使他有相对便利的求学条件,他“少好学,有志操”,培养了很好的学业基础。另外,王符“庶出”,即其母亲的身份是妾,妾一般都出身较低,所以王符舅家无势,以致于临泾乡里都轻视王符。这可能也是王符个性“耿介不同于俗”的原因之一。

  王符布衣终身,生平事迹极少。《后汉书》本传记载他与著名学者马融、张衡、窦章、崔瑗交往密切。马、张、崔都是当时的一流学者,尤其是张衡,其思想极具批判锋芒,应当对王符的思想有较大影响。可以说,通过游学以砥砺学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王符成为思想家的必由之路。由此还可以推理,王符的生活圈决不仅限于安定郡,他应当在洛阳有相当多的访学时间。

  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就是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游宦成风,仕途奔竞,裙带关系严重。在这样的情势下,以王符耿介不俗的个性,很难有好的仕途。也许是王符看清了本质,加之他珍惜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所以他不再寻求入仕,而是“志意蕴愤”,埋头著书,成《潜夫论》30余篇。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光辉篇章,奠定了王符高度的学术地位。不过在当时,他“不欲彰显其名”,所以谦虚地命名为“潜夫论”。

  《潜夫论》的基本特色就是批判。王符基于长远的眼光,结合历史经验教训,针对现实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的本末倒置、名实相违,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其最终的归因,就是统治者的愚暗不明,并将当世称为“衰世”,由此可见他著《潜夫论》时内心的悲凉底色。当然,王符也向往光明,他寄望于明主贤君,希望能形成尊贤任能、信忠纳谏的良好政风,以使天下臻于太平。

  王符的清净自守、埋头著书,以及《潜夫论》的完成,都为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同乡名将、度辽将军皇甫规罢官返乡,许多地方高官都来拜访,皇甫规都很怠慢,只有衣衫不整的王符到访,皇甫规“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握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后汉书•王符传》)。对于真才实学之士,皇甫规给予了高度礼遇。

  王符困顿终身,寂寞生前,身后千秋名。镇原这个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有了王符,才更显其文化底蕴之深。其实王符不仅是镇原的名片,也是陇上文化和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名片。潜夫山上的累累松柏,也在昭示着其思想光芒的万古长青。

  一千九百年后,镇原人慕维城《游潜夫山》诗,有“客尽轩轩第一流,狂斟浊酒赋登楼。手拈云气杯中落,衣振天风世外游”的诗句,生动烘托出了王符高瞻远瞩、超迈时流的个性,在此也可借以表达我们对王符的向往之情。(执笔:清辉    编辑:王丽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