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识酒泉——汉简背后的丝路往事⑩ | 御史律令:追逃命令未撤销

AI根据文书描述生成的丽戎画像。

《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 简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1973年,在金塔县境内的肩水金关旧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件珍贵的简册——《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这是一份来自西汉时期的追逃文书,被称为中国已知最早的“通缉令”,现藏于甘肃省简牍博物馆。追捕的对象是一位已经逃亡了近30年的名叫丽戎的女仆。
律令发出的时间是汉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而丽戎逃亡开始的时间要追溯到公元前80年。当年汉武帝女儿鄂邑长公主勾结燕王刘旦、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谋反,事败自杀。作为鄂邑长公主家的奴婢,丽戎在公主府事发后逃亡民间。除此之外,因为婚姻关系,丽戎还牵扯到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中冤死的太子的仆人。丽戎逃亡时二十来岁,到甘露二年时约60岁。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通缉令虽然是由丞相御史府发出,经张掖郡太守等层层转发到肩水金关的,却并不是说丽戎本人就逃到了这里。甲渠候官发现的一件残简,内容和肩水金关发现的这份文书相同,说明这个律令也发到了其他能发到的类似机构。
只知道姓名和年龄,捕捉逃亡人员的成功几率不会高。文书专门描述了丽戎的体貌特征,她“为人中壮,黄色,小头,黑发,隋面,拘颐,常戚额朐频状,身小长,诈廆少言”——丽戎中等身材,皮肤黄色,脑袋较小,有着黑色的头发,椭圆脸,尖下巴,常常眉头紧皱,身形瘦长,为人狡黠且少言寡语。
这样细致的描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鉴于丽戎如果活着,可能改名换姓,和人组成家庭,律令还特别要求核查所在地域年纪50岁以上相貌和丽戎类似的妇女,查问家庭成员和生身父母信息,不管有没有发现情况,都要及时上报,不许敷衍了事。
从文书内容看,丽戎只是鄂邑长公主家的一个奴婢,参与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是这么一个实际上不会对国家造成危害的人,只是因为在图谋造反的人家里从事劳动维系生活,就被追捕了30年。难以想象丽戎的有生之年是怎么度过的,也可能她根本在30年前就已经不在人间了。
西汉中期,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丽戎所牵涉的两次谋反事件,正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缩影。哪个时代都有犯罪,从古至今,发一道文书追拿一个人常见。但不遗余力发公文追拿30年却很少见。汉宣帝时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和谋反行为,丞相和御史联署律令追捕丽戎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的逃犯,向天下表明了朝廷维护统治秩序、严惩谋反犯罪的决心。
长安甚至广陵的一块石头激起的波浪,就这样一层一层扩散,传播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河西塞障和烽燧。丽戎的故事就像水中的一片树叶,在风浪中飘摇起伏,最终停留在沙滩上,被考古工作者发现。我们想象,还有很多同样的树叶沉到了水底,被埋进了时间的沙里。
西汉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在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烽燧和关隘,肩水金关就是其中之一。传达到肩水金关的《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
- 2025-10-22【百花】父亲的架子车
- 2025-10-22【家乡的味道】 最是花牛胜烟柳
- 2025-10-20古丝路文化枢纽迎时代新题:探“AI+阅读”式传承与破局
- 2025-10-17敦煌文化火出圈 《又见敦煌》人气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