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史话选粹

穿越300年历史烟云,寻找倾覆的永宁故城(下)

2024-10-14 08:2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穿越300年历史烟云,寻找倾覆的永宁故城

  下

  永安古镇残存的城墙。

  磐安镇境内的渭河。

  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四十里铺,曾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宁镇所在地,其前身是西汉末大落门谷口的落门聚,东汉光武帝立国时,曾是一代枭雄隗嚣割据政权的战略屏障,两汉至明清的两千年间,永宁镇一直是陇右、天水乃至整个丝绸古道上繁盛的商贸驿站,但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座古城却在一夜间倾覆……

  1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东起鸡儿咀,西至不远处的柳树沟,可以保守估计,中间这片广袤的地域,就是曾经的永宁城。这条沟壑就是以前永宁城的战壕。高大敦实的古城墙耸立在战壕一侧,上城墙的路早已不见踪迹,只有一条依着走势被踩出来的小路,斜斜浅浅地盖在城墙上,我们一行一个拉着一个,小心翼翼地爬上高十几米的城墙顶。一上到城墙顶,视野瞬间开阔。磐安镇的前身永宁镇在汉代被称为大落门,在光武帝时期曾为隗嚣割据政权的战略屏障。现在三十里铺的朱圉嘴峡古称黑水峡,形势险要,是古冀县的西部咽喉,而永宁镇所在地的落门则是其口齿,彼此为辅倚之势,大落门一失,黑水峡便外露出来,已不易防守了。

  永宁的真正繁盛是在北宋时期,永宁寨的建制说明它作为军事要地的地位仍然彰显,北宋初年为对付频繁犯境的西夏的威胁,北宋曾委派官员专程自秦州入“蕃界招马”,就在永宁寨设博马场进行茶马贸易,故“蕃部马至,径鬻秦州。”永宁寨的商贸陡然变得热闹非凡,“西人善马,至边所,嗜唯茶。麝香、水银、牛黄、珍珠自西而来,丝绸、茶叶、金器、银器、漆器流西。”不久,又将茶、马二司的功能合二为一,改设茶马司进行全权茶马贸易,交易更为方便,茶马交换的规模迅速扩大,异常繁盛的茶马互市使得永宁寨属于当时全国五大博马场之一。在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更是以永宁寨为永宁县……

  而现在这里已经杳无人迹,台地空旷。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十里铺是建立在永宁镇废墟之上,准确地说应该是建立在永宁镇坟场之上的村庄。

  2

  永宁城,一个从汉代延续到清初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古城古镇,竟然就在一场地震中消失殆尽了。再次翻开那页历史的时候,我们仍然为在巨大的地质灾害中瞬间失去生命的芸芸众生而感到伤痛不已。

  关于那场大地震,记载却相当简略,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南“夏五月廿一日地大震,山崩。城北笔架山县北里许一峰崩覆没。城内东北隅平地裂陷,黄沙、黑水涌出,南乡尤甚,土山多崩。城乡压杀老幼男女共四万有奇。”乾隆《通渭县志》也说永宁“北山南移,覆压永宁全镇”,这场地震严重到什么程度,时人曹思义这样记述:“土自北山飞来,相据二十余里,奔腾冲涌,越渭河直达南山下,其时目不及瞬,而永宁全镇及数十村落,四野沃壤,数万生灵具消,归无有矣。”而四十里铺一位村民家挂的来自于嘉庆年间的中堂上,有一段文字也证实了永宁镇是遭到这次惨烈的大地震完全覆没的“……康熙戊戌夏午地震山崩全镇,复没皿器乘无一在者,盖世系不可详考矣,劫灾之余不过数人……”

  流传至今的甘谷俚语说道:“七十二统连夜转(指水磨),九十九顷不靠天,若要穷我李奉先,干了渭河塌了天”。这是说戊戌大地震时,有中洲村的土豪李奉先田产无数,而后面的答句“不干渭河不塌天,一夜穷你李奉先。”则是说伏羌北山越过渭河后压覆永宁镇,渭河被堵塞聚流三天,豁开通水后,水势汹涌,李家的田产无一留存。

  3

  永宁城的所在地,河流众多。西边有上南河,东边有下南河,中间还有几条小河流统称为南河,再与东西走向的渭河相连接。

  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在《水经注》的记载当中,不管是名字还是方位,都一一对应,有据可考。再加上在北宋时期,修筑京城汴梁所用的木材很多是伐自于此的森林,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永宁城,森林密布,河流纵横,倚靠南北两山,形成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式河谷平原,成为千百年来,历史与文明的孕育地。

  而从不多的历史记载和村人的口口相传中,我们得知地震时北山南移使渭河断流三天。1966年,当时的中科院兰州地球所对天水地区地震进行专项调查,相关人员到此实地考察了永宁镇残留的东南墙遗迹,指出正是由于康熙五十七年地震引起的山体大滑坡将当时的城池壅没了。而在渭河北岸,他们也发现了大滑坡的残存痕迹,规模巨大,长七八公里,发生在黄土层内。

  种种迹象和史料表明,康熙五十七年的地震覆没了千年古镇永宁镇,不仅仅是城池,就连城市的建制、名字都随着倾覆而来的山脉,一同被压埋在厚厚的黄土之下。

  坍塌的山体将永宁城掩埋,形成了一个馒头状的淤泥体,中间高,两边低。这一地势,站在永宁镇的古城墙上仍然可以看出,而且贯穿全境的316国道,也有两处明显的地势转变。

  后来,人们西迁,在距离永宁城西侧二三公里的地方,重新修建家园,繁衍生活,这便是今天的磐安镇。“安若磐石”,便是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期许。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