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从“出圈”的文创,走进甘肃

2024-08-07 08:3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从“出圈”的文创,走进甘肃

  进店选购文创的游客。

  “什么?已经卖完了?怎么刚排到我就没了啊?”从浙江来的游客徐旖旎看着柜台前空荡荡的托盘无比遗憾地说,就在十分钟前,这些托盘里还盛满了做“麻辣烫”的必备材料。

  徐旖旎想买的“麻辣烫”并非前一阵火遍全国的天水麻辣烫,而是甘肃省博物馆近期推出的系列文创产品,这款以毛绒形式呈现的“麻辣烫”,不仅在外观上引人注目,还贴心地设计了不同辣度的选择,包括不辣、微辣、中辣和唏卟辣。一经上线,就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可爱的毛绒造型迅速走红网络。

  这并不是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第一次“火出圈”。早在2022年,甘博文创产品“绿马”毛绒玩具登上热搜,全国出现了“一马难求”的销售旺景,火爆程度直追被全国人民追捧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

  “麻辣烫”文创热销

  “麻辣烫”毛绒花束有6个单品,模拟了丸子、蟹排、年糕、香菇等菜品。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天水麻辣烫,是“甘肃(不)土特产”系列IP的一部分。这款文创产品面市后,迅速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与追捧。网友们纷纷表示,“在其他博物馆还在做文物文创的时候,甘博的文创已经是Next level了。”“一边吃着麻辣烫,一边参观文物,历史的味道更浓了!”

  “这位顾客,您要什么辣度?微辣,中辣还是唏卟辣?”艺术生活馆店员夏鸢,正在为游客们煮制“麻辣烫”。“一个西蓝花,一个年糕,一个蘑菇……您的菜齐了,需要再加点盐和辣椒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夏鸢就开始了她的无实物表演。“这是我们甘谷的辣椒,非常香,您闻闻?”

  在甘肃省博物馆,购买“麻辣烫”系列的毛绒公仔不仅仅是“挑选——结账”的简单步骤,在挑选完毕后,还有工作人员与顾客沟通交流、询问口味、洒上“秘制酱料”,最后再耐心“烹饪”这一系列互动的过程。

  这几天,夏鸢每天都要为来甘博的游客们煮制“麻辣烫”。旁人眼里可能有点幼稚的工作夏鸢却干得非常起劲。“这份工作超有趣的!”这个2004年出生的小姑娘展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我本来是个i(内向)人,但我现在都变e(外向)了。”为了更好地进入角色,夏鸢还戴上了餐饮口罩。游客们也很配合,“就加两勺辣椒啊?再来两勺!”“小姐姐,我南方人,不太能吃辣,但能多加点盐。”直播间的网友们也纷纷云监工,“小姐姐每次都接着锅子撒盐,锅底都得齁了。”“这个煮麻辣烫的锅咋买啊,我动心了。”

  “没想到能获得那么多游客和朋友们的夸赞,大家都很暖心,每个评论我都看了,”夏鸢说,“我自己的朋友们也发消息给我,鼓励我好好干。”说到这里,夏鸢眼眶红了,“从小到大没有获得过这么多夸赞,真的很感谢大家。”

  好创意一火再火

  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创意无限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广泛关注。从魔性玩偶到铜奔马系列的各式衍生品,到如今再度火爆的“麻辣烫”系列毛绒玩具,每一件文创产品都巧妙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让历史文物以鲜活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这些文创产品也通过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成功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第一眼,这是什么?第二眼,好可爱,入手一个!”“完了,这个月工资又是甘博的。”“这钱攒不住,根本攒不住。”在小红书#甘博文创#的相关话题下,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的甘博文创,引得全国各地无数网友在笔记下“吃醋”留言,“线上咋没有啊?对外地的粉丝不‘公平’。”“可以帮忙代购吗?真的很喜欢这个‘黄芪’。”“看来我去兰州旅游的计划要提上日程了。”

  来自河南的段林涛为了“抢”到心心念念的甘博文创,还特意制定了“攻略”,选择一大早就到甘肃省博物馆旁的艺术生活馆排队,“买完再去参观博物馆,不然有些文创就买不到了。”谈及最喜欢的文创,段林涛表示,“在抖音上总能刷到甘博的‘麻辣烫’,这次来兰州必须将它‘拿下’。”除了“麻辣烫”外,段林涛的购物筐里还有“绿马”玩偶和其他一些文创产品。“我最喜欢的还是‘绿马’,因为我觉得铜奔马是最能代表甘肃的文物。”

  而兰州本地的汪桐羽则充当起了“代购”,满满一筐的文创“冰块”是她“努力”了一个小时的成果。“我在浙江上学,暑假回兰州就开始给同学们当起了‘代购’。”汪桐羽告诉奔流新闻记者,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二天来这里买文创产品了,“每个冰块上都有字母,但实在太火爆了,昨天没买齐。”她还总结出了一套抢购经验,“早上十点来,货全!”

  从艺术到生活

  “铜奔马”炫酷上墙变涂鸦,“彩陶罐”能被一口咬到嘴里,“鹰头形青铜权杖首”摇身一变成为咖啡杯的陶瓷手柄,国宝“莲花形玻璃托盏”正放着甜品在橱柜里等着大家来品尝……

  6月,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正式开门迎客。这是甘肃省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一处复合型高价值文化空间。该馆融合了多样化的业态,包括咖啡、烘焙、展览、艺术书店以及文创销售等,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集文化服务、文创售卖、饮食休闲于一体的共享空间。在这里,文化艺术体验不再停留于视觉层面,而是延伸至味蕾的享受。

  与展陈文物的传统博物馆有所不同,这家艺术生活馆集纳展示年轻文创人对文化的创意想法。“我要这个莲花的,还要一个铜奔马的曲奇。”“这个苦水玫瑰特调咖啡真是入口难忘。”在咖啡和烘焙区域,游客们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可以品尝美味的咖啡和烘焙食品。徜徉在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游客们正在体验对历史文化新的感受。

  “我们结合了不同的业态,一起开发了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希望通过这些不同的业态向大众展现甘博乃至甘肃的文化魅力。我们也希望大家在参观博物馆后,能沉浸式体验与感悟文化,一起传播我们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负责人徐丹表示。

  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多元的文化产品,中国各地博物馆正在通过跨界、融合和创新等推动文创产品的迭代升级,因此催生了融合多种业态的复合型文化空间。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文创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从传统文化保护到商业化、艺术化再到数字化,文创产品行业正在经历业态的转型升级,2023年中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6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09%。

  好玩背后的情绪价值

  通过文化创意、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徐丹介绍说,自今年6月艺术生活馆开业以来,每天的客流量都在3000人至5000人上下,不少文创玩偶一上市就卖到断货。

  在徐丹的办公室里,还有很多没有和大家见面的文创产品,人参果、李广杏、百合……甚至还有兰州老砂锅。“我们脑海里的想法可太多了,只能一点一点和大家见面。”徐丹笑着说,“后续我们也会持续推出甘肃(不)土系列的文创产品,还会有很多新想法和新构思与大家见面。”徐丹说。

  让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接地气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这种双向奔赴的文化交流,不仅激发了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也为博物馆自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奔流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年底,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为原型打造的文创玩偶成为“网红”产品,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达700万元。

  为大家现场“煮麻辣烫”源自徐丹的一次突发奇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把菜放在锅里煮一煮,最后把号码牌绑到菜上递给顾客,并引导顾客前去收银台结账……没想到这种“一本正经”卖“麻辣烫”的方式引来了线上线下诸多好评。“想着直播寻个乐,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究其原因,现场煮制“麻辣烫”的爆火在于其踩中了当下“情绪价值”的需求,以产品创新、场景创造,为年轻人提供深层情感陪伴,抓住了消费需求和内容营销的趋势。《2023年青年消费调研》一组数据显示:近一半人为情绪价值多消费,在支出明显增多的项目上,除了“使用需求增多”这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件商品/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9.3%)。它与其他消费品的最大区别在于:人们从单纯地“购买—使用”,变成主动参与、沉浸其中的体验者。

  甘肃省博物馆及文创产品的持续出圈,背后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让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陈列品,而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博物馆团队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也展现了高度的市场敏锐度和人文关怀。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王夏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