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陇史钩沉

【文化·荟萃】以歌传情 绽放活力

2024-05-17 16:4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以歌传情 绽放活力

  孟丽炎

  民歌,即民间歌曲,它产生于民间,并在人们长期的口头流传中传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甘肃民歌是我国民间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甘肃民歌记录了各时代人民的精神生活,其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甘肃多民族聚居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使流传于这块土地上的音乐元素色彩斑斓、风格异彩纷呈。

  一

  火烧沟文化遗址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曾出土了多个陶埙,这些陶埙外形都有1个吹孔和3个音孔,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珍贵的实物资料。春秋时期,“秦人善歌”在古文献和出土文物中得到了证实。古代丝绸之路纵贯甘肃全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都是甘肃文化的见证,敦煌壁画上反映出丰富多彩的伎乐图像和藏经洞发掘出的《敦煌曲谱》、歌辞等,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宋代的《太平御览》还曾记载过敦煌音乐家索丞的艺术活动。这些都充分说明,甘肃的音乐艺术成果有着丰厚的历史渊源。

  二

  甘肃民歌所涉及的生活面极为广泛,从民族历史到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从各种劳动生活到家庭、婚姻和爱情生活,在不同民族的民歌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陇原人民将代表本民族典型生活样式、美丽风光和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形象作为民歌的构成因素,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着他们的心声。其中有反映各种劳动生产的,如《丰收山歌》《采茶歌》;有抒发爱情的,如《马五哥与尕豆妹》《杨柳青》等;有展示风俗乡情的,如宴席曲、敬酒歌、婚礼歌等,题材广泛、内容涵盖非常丰富。

  三

  甘肃民歌有着众多的非遗资源,近年来相关单位和机构为其传承、保护、发展、研究助力,有效抢救了濒临断档、断代的民歌,厚植诸如“花儿”、陇东小曲、贤孝等民间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土壤,培养和鼓励更多年轻人成为甘肃民歌传承人,传承和保护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态势。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甘肃民歌出现艺术性、流行性与民族性融合的特征,表达的多元化以及曲目的创作、旋律的演奏也逐渐进行着创新与变革。在传承人发扬、学者指导、媒体宣传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甘肃民歌焕发出新活力,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和实绩。例如即将举办的甘肃省民歌大赛,借助新媒体平台,向全国观众展示甘肃丰富多元多姿的民歌资源,旨在讲好甘肃民歌故事、唱好甘肃民歌神韵、做好甘肃民歌文旅融合大文章。

  在甘肃这块大地上,优美动人的民歌有如万紫千红的花朵,开遍各地。甘肃民歌不仅是历史的瑰宝、文化的宝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要让甘肃民歌越唱越响亮,展现出持久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