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清水木人摔跤:在传承与发展中出圈

2024-03-08 15:06 来源: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李欣桐

  “咚咚咚,锵锵锵……”伴随着一阵紧似一阵的鼓镲声响起,两个蒙古大汉互相撕扯着走上舞台,时而一个把另一个按倒在地上,时而又翻身而起,紧接着推、勾、倒、翻……二人打斗甚欢,好不精彩。突然,音乐戛然而止,演员揭开演出服站立、抱拳、谢幕,这时你会惊喜地发现竟然是一个人手脚并用完成表演,这就是清水木人摔跤留给观众的印象。

  据考证,清水木人摔跤源于西汉,鼎盛于明、清时期,相传是由汉高祖刘邦率骑兵背负草人击退匈奴演变而来,后来逐渐走向了民间,成为民间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2月24日,由宁夏固原承办的“龙腾六盘山·精彩耀固原”宁夏固原首届全国社火大赛在固原市隆德县举行,清水木人摔跤受邀参加本次社火大赛并斩获三等奖。日前,记者前往清水对此进行采访。

  木人摔跤惊艳首届全国社火大赛

  “第一次参加首届全国社火大赛就拿了三等奖,这对传承木人摔跤不仅是一个鼓励,也让清水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熟知,真的很是让人开心。”3月1日,清水木人摔跤第四代传承人缑红斌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喜悦之情。

  龙年春节,接到宁夏固原社火大赛的邀请让缑红斌十分激动,因为之前他们参加的大都是非遗展演,没有参加过社火大赛。通过全国性的比赛,进一步提高清水木人摔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水地方传统文化,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于是,缑红斌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参赛事宜,全家总动员花了四天时间赶制了三对全新的木人道具,并克服雪天交通不便等困难,如期参加比赛。

  缑红斌告诉记者,此次社火大赛共邀请来自福建、陕西、甘肃等全国各地的十多支社火队伍参赛,每支社火队都铆足了劲,摩拳擦掌,拿出看家本领登台献技。如厦门大学社火队的舞龙舞狮表演,宁夏隆德县的高台马社火等非遗项目精彩纷呈,其他参赛社火队伍如泾源社火、西吉社火都是两三百人参加演出,不仅场面宏大,而且还配有彩车等,而他们只有3对木人参加展演,感觉势单力薄,气势上输了一大截。所以,当时也就只想着把木人摔跤完整展示给大家就可以了,没有考虑得不得奖,可当表演结束掌声、欢呼声响彻全场时,他感觉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值了。

  此次参加全国社火大赛,让缑红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让他大开了眼界。在他看来,清水木人摔跤如此受欢迎,主要是源于它的独特性和稀有性,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如果木人摔跤规模再大些,再加上锣鼓伴奏,获得二等奖也是很有可能的。此行,也让缑红斌对社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社火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社火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和地方特色,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是群众需要这样接地气的民俗文化活动,这样的民俗文化才能走到群众心坎里。

  春节期间,清水木人摔跤还受邀参加了在宝鸡市陇县举办的“踏歌秦都汉关·情醉社火之乡”2024年我们的节日——陇州社火过大年暨陕西省民间社火展演,荣获优秀展演奖,并受到观众好评和关注。

  这个春节,清水木人摔跤和春天一起向未来。

  木人摔跤从远古走来

  据记载,清水木人摔跤源于西汉时期,明、清时最为兴盛,相传它是由古代骑兵背负草人驰骋战场演变而来。传说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征讨匈奴屡战屡败,苦于无对付匈奴铁骑之法。汉高祖走访民间和部众后,令骑兵背负草人,手持盾牌和砍刀,与敌人骑兵相战时弯腰砍断敌人马脚,而敌人只砍到汉军骑兵背负的草人,从而战胜了号称无坚不摧的草原铁骑,使匈奴退出了雁门关,保证了蒙汉两族人民的安居乐业。从此,军队在战争结束后经常练习摔跤、背草人,人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抱跤人”,每逢有重大军事活动,“抱跤人”作为一项祭祀活动进行表演。随着时代的发展,“抱跤人”逐渐走向了民间,成为傀儡戏的一种表演方式进行演出,木人制作从最早的稻草制作演变为木器制作,同时也产生了鼓点乐曲。

  清水木人摔跤的历史渊源与其他地区的“二鬼摔跤”“二喜摔跤”极为相似,可以说是古代“抱跤人”的流传分支,其功能基本相同。逢年过节,清水县一些民间艺人用桃木雕成两个木人头部装在固定的木架上,身着古代武士服饰,木人两手相抱,呈摔跤姿势,然后套在真人身上。真人两手装成一个木人的两脚,两脚装成另一个木人的两腿,表演时模仿摔跤动作,以推、勾、倒、翻等为基本动作,按照民间鼓乐曲,或藏或隐,或进或退,参差映衬,其鼓点乐曲有“水底鱼”“浪头马腿”等。

  在缑红斌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背着一个长条板凳,板凳上半部分两侧分别绑半个大葫芦,画上脸谱,穿上老人的衣服,就开始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表演木人摔跤,表演过程中配以各类民间锣鼓打击乐,观看者还真以为是两人在激烈打斗,很是精彩。近年来,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和缑红斌的不懈努力,清水木人摔跤于2017年被评为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缑红斌的父亲缑焕文曾是清水县秦剧团的一名木人摔跤表演者,也是缑红斌学习木人摔跤表演的启蒙之师。小时候,缑红斌总是跟着父亲下乡演出,在秦剧团练功、跑龙套。由于从小看父亲表演,等父亲年龄大了表演不动了,他就继承了下来。缑红斌介绍说,清水木人摔跤可以说是戏曲和武术的杂糅,有点像杂技,表演时演员要背驮四五十斤重的道具,需要手、脚、脑并用,所以演员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性要好,同时还要兼备表演悟性。虽然台上表演只有几分钟,但表演难度很大,要求形神兼备,只有在台下苦练,才能在舞台上体现其艺术性和感染力。为了表演好清水木人摔跤,缑红斌每天都要练习“摔跌”,由于经常在水泥地板上练习,他的身上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随着不断地表演和研究琢磨,他所展现的清水木人摔跤越来越活泼、逼真。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缑红斌父子还对木人摔跤的服装道具、音乐、动作等进行了革新,从而让清水木人摔跤更有魅力。

  清水木人摔跤的基本特征及活动内容,体现了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舞蹈、武术、杂技、音乐的完美结合,多次参加省市各类展演并获奖。2018年11月,清水木人摔跤代表甘肃省参加了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和体育文化博览会,连续三年赴敦煌参加了甘肃省丝绸之路文博会,多次参加甘肃省兰洽会、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成为清水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木人摔跤在传承中走向春天

  “哇,木人摔跤真是太精彩啦,我也要学习木人摔跤表演……”3月1日下午,清水县轩辕小学操场上,木人摔跤表演赢得师生的阵阵喝彩。在该校定期开展的少年宫活动中,缑红斌和他的徒弟高宏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木人摔跤表演。只见穿着行头的学生在两位传承人指导下,跟着音乐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一会儿又突然来个转身,好不热闹。围观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争着想要一试身手。

  “清水木人摔跤的主要特点是趣味性,因为有‘趣’,所以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此项目喜爱有加。”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惠娟介绍,学校以少年宫为依托,把民族特色文化传承项目与“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相融合,开设了舞狮、木人摔跤、秦腔、剪纸、腰鼓等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活动小组,使学生能够自主自发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学生马鸿涛从三年前开始学习木人摔跤,现在已经有模有样,尽管训练时会很累,但他一直都在坚持。木人摔跤不仅让他感觉身体素质好了,而且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少年宫木人摔跤组的组织教师崔彦斌告诉记者,学校少年宫把木人摔跤作为教学项目,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木人摔跤活动组,通过教学实施,不仅让全体学生了解了木人摔跤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了根。

  今年36岁的木人摔跤第五代传承人高宏,也跟随师傅缑红斌一起参加了全国社火大赛,对于此次获奖他是既惊喜又激动,与师傅一起给学生指导木人摔跤表演时更是满心欢喜。在高宏看来,从学习木人摔跤到表演木人摔跤,那可是师傅领进门,成功在个人,经过刻苦学习,他很快便掌握了表演木人摔跤的技巧。如今,他不想只做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更想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发展者,指导学生表演木人摔跤是他最开心的事。清水木人摔跤历史悠久,他希望能将木人摔跤发扬光大,有了学生们的学习传承,他感觉清水木人摔跤的发展未来可期,而自己在以后的表演中,也将更加注重创意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木人摔跤表演的可观性,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灿烂光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清水木人摔跤曾一度濒临失传,好在经过当地几代文化工作者和缑红斌的不懈努力,清水木人摔跤不但得以有效保护,并在不断创新中得以传承发展,彰显了非遗的独特魅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谈及今后的打算和想法,缑红斌眼里闪着光,他说自己想要建立一个木人摔跤的传承基地,开展非遗项目研究、展示、培训、教学、普及等活动。同时还要将木人摔跤的道具和音乐再进一步改良,不仅让木人摔跤进入中小学校,还要到高职院校去普及推广,让广大青年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和学习,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在缑红斌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也是一个地方文脉的延续,清水木人摔跤是历史的传承,应该让更多人去了解、学习。

  清水县文化馆作为清水木人摔跤的传承保护单位,多年来通过努力,让这一非遗项目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该馆馆长万春熙告诉记者,今后他们还将积极组织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并充分利用各节令开展木人摔跤演出活动,从而营造非遗保护、宣传、展示的良好环境。同时组织传承人多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级展演活动,进一步扩大辐射面,不断提升木人摔跤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清水民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今年清水县全县工作会提出:“要积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争取将木人摔跤项目打造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这让缑红斌和他的徒弟备受鼓舞。

  “我一定要把清水木人摔跤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结束时,缑红斌掷地有声的话语久久回荡在记者耳畔。

  结束一天的采访,返程路上,记者轻轻地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