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古风民俗

遗留数千年的风俗:天水酒歌

2024-02-05 10:08 来源:天水日报

  □ 王鹏  

  2007年,天水酒歌被列入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绝大多数天水人来说,将酒歌列入“遗产”,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的是天水酒歌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忧的是唱酒歌的人越来越少。天水酒歌记录的是天水人最久远、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感。让我们徜徉在时间的长河中,一起来感受芳香四溢的天水酒歌。

  伴着酒令划拳喝酒,酣畅淋漓地唱一曲酒歌,是西北人最为惬意的一种生活方式。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的甘肃天水,地跨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天水酒歌。唱着酒歌猜拳敬酒,表达朋友之间的友谊与祝福,也是古城天水遗留了数千年的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相传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每年祭灶之后,以本地菜享誉天水的全席酒店便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酒歌达人。唱酒歌的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因为对酒歌的热爱,他们成了相交几十年的朋友。以酒歌会友,也是朋友们多年不变的规矩。

  【天水酒歌《五更月》:“一更思想花儿的香,咱们高山上一盏古月的灯坯(嘛哟)。咱们早出门(哩嘛)晚归的家(哟),咱们吃干粮(哟)。喝上一杯酥油的茶(哟)。咱们吃干粮(哟),喝上一杯酥油的茶 (哟)……”】

  在天水,无酒不成席,而有席就必有酒歌,不管是高档的酒楼,还是优雅的庭院,以至乡村露野,只要有欢庆聚会就会有酒歌。酒歌可以说渗透在天水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演唱者不论贵贱、不分高下,士农工商均可参与,显得自由而随意。天水酒歌没有正规的传习机构,一切来自民间爱好者的口耳相传。

  喝酒的人常说,酒场如战场,而统帅这个战场的人就是酒令官。雷鸿亮,国家特级厨师,同时还担任天水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会长一职。他为人仗义豪爽,酒场上的他律令严谨,但凡有酒歌的场所,他总会被推举为酒令官,如数家珍的酒歌加之过人的酒量,让他在酒场上如鱼得水。

  酒与酒歌向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酒场上的人是为了喝酒,还是为了唱歌,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但对酒歌演唱者而言,上得酒场就一定要讲规矩,酒歌看似随心所欲,但划拳与唱歌却有着一套严格的礼规。酒以成礼,酒以成欢,这既是一个豪迈大气,追求自由的狂欢之地;又是一处赏罚分明,讲究规矩的聚会之所。

  【天水酒歌《小牧牛》:“天上的唢呐什么人来吹,地下的黄河什么人来开,什么人把守三关的口,什么人出家一去不回来呀(咿呀嗨)。天上的唢呐王母娘娘吹,地下的黄河劳动人民开,杨六郎把守三关口,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回来(咿呀嗨)……”】

  天水酒歌就像今天的年轻人喜爱的“嘻哈”一样,既可以说,也可以唱。可以两人对唱,也可以一人主唱,多人陪唱,更多的时候是衔接对唱,用一个简短优美的曲调充分地抒情达意。酒以解忧,歌以助兴,身处这样一个浓烈而极富情趣的环境里,似乎每个人都抛却了心灵的束缚,回归到了最为本真的状态。

  在古城天水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于志义,多年来致力于天水酒歌的研究和推广,朋友们戏谑地说他是酒歌里泡大的,他的酒歌师出有门。于志义几乎掌握了天水酒歌的绝大部分曲牌,酒场上的他说学逗唱,挥洒自如,宛若明星,谁也无法撼动他在酒场的主唱地位。

  近年来,一批文化人也加入了天水酒歌的队伍,天水民俗专家李子伟是天水酒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从卷帙浩繁的典籍中逐渐捋清了天水酒歌的源流。李子伟曾深入城乡四处走访,搜集了100多首酒歌,并整理成了曲谱,编辑成《天水酒歌》一书,这让流派纷呈的天水酒歌在更大范围得到传播。

  李子伟说:“古籍里面记载的‘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也就是农民种地的时候,把没有吃完的饭放在腐朽的桑树洞子里,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有味道了。就像酿酒胚一样,出现了酒的味道,气郁芬芳,感到能喝,慢慢就摸索出了酿酒的方法。”

  说到天水酒歌的源流,天水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和人宗爷联系起来,这座诞生了人文始祖伏羲的古城,至今还保留着最为古老的伏羲祭祀礼仪。每年正月十六的祭祀仪式中,三牲太牢与清酒是最为神圣的祭品。祭祀期间,传承了数千年的《敬酒歌》是必不可少的祭祀曲目。

  【《敬酒歌》:“天降羲圣,与天地准。立极垂易,列圣攸宗。中华致祀,仪文式崇。神之鉴之,昭格雍雍。”】

  这首用来祭祀伏羲爷的《敬酒歌》形成于什么年代,今天已无据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天水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过一件锥形瓶,据考证,这个造型奇特的彩陶是原始人用来喝酒的器皿。有趣的是,洪荒初开的8000年前,正是人文始祖伏羲生活的时代。

  对于研究中国酒文化的专家来说,伏羲时代的先民是否掌握了酿酒的技术,还是一个莫衷一是的话题。而天水酿酒业有据可考的历史源于一部叫作《考工记》的古书,这部记述春秋时期官办手工业制造工艺的专著,详细记载了“秦州春曲酒”的酿造工艺。而“秦州春曲酒”在南北朝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述了“秦州春曲酒”的酿造方法,包括采曲的流程、卫生的要求、工具的选取、下料的方法、拌曲的时间,内容多达1000多字。

  有了酒,酒歌也就孕育而生了,天水酒歌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相生相伴。最早的天水酒歌,是随着酿酒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助兴歌曲,人们在农闲就餐或喜庆时欢聚饮酒,受气氛和情绪的感染随口唱出来的。

  这种在劳动中即兴唱出的酒歌唱腔粗犷,唱词大胆直白,为此,许多人认为酒歌难登大雅之堂。事实上,俗与雅历来都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

  地处陕、甘、川交界处的天水,历史上曾经是汉族、羌族、戎族、回族、吐蕃族长期杂居交融的地区。因此,天水酒歌既受三秦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青海、宁夏花儿的演唱特点。

  天水酒歌具有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声情并茂的说理和叙事。酒场上只有唱起酒歌,现场的气氛才能变得丰富而有趣味。唱酒歌既要考验演唱者的拳法和酒量,又要考量其思维反应能力和手指的灵敏度。

  秦州区玉泉镇四方堡村被老天水人称为“酒歌窝子”,酒歌之风颇为浓烈。村里的李德勤、郭荣荣等五位老人,是方圆有名的酒歌手,他们的酒歌传承了纯正的天水特色,唱词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唱腔更加粗犷豪放,与城里的酒歌有着不同的味道。

  【天水酒歌《闹五更》:“一定要高升(啦哈),双眼戴花翎(啦哈),三星高照,四季闹五更(啦哈),六位要高升(啦哈),七个鸟,八匹马,倒挂九连更(啦哈)。十拳大美划拳讲输赢(啦哈),冷酒我一口吞 (啦哈),吞得我两眼红(啦哈),耳听得谯楼鼓打一更(啦)。咚,快喝酒。”】

  天水酒歌的传唱有着独到的特点,很多酒歌都是酒过三巡后即兴演唱的,酒歌的唱词,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的形式。实际上,这类酒歌是为了方便划拳而即兴产生的。天水酒歌的唱腔可谓南腔北调,无法用一种统一的风格进行概括。即便是同样的曲名,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群中也有着不同的唱法。

  【天水酒歌《尕老汉》:“怀抱着琵琶(哟哟),口吹笛哩嘛(哟哟),这么呀儿弹来嘛叶子青(啦),这么呀儿吹嘛(哟哟)。三十两纹银(哟哟),买大马来哩嘛(哟哟),这么呀儿骑来嘛叶子青(啦),这么样子跑来嘛(哟哟)。高升到,三星照,六六。”】

  天水民间猜拳之风十分盛行,其酒令盛行拇指,也就是划大拳,这种酒令显得粗犷豪放,颇有游牧民族的遗风。

  “据考证,中国的酒歌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而春秋时期最早出现的酒歌就是拇战。中国的酒歌总共有360多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拇战,所谓拇战,就是在酒场上拳拳不离大拇指。”李子伟介绍说。

  天水酒歌《黄羊坡》中的许多唱词与花儿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由于方言和习俗的原因,天水酒歌又有自己独到的味道,在音律、节拍上与花儿有很多差别。

  天水市西郊的太京镇有一座古朴幽静的庭院,院落的主人姓吴,人称吴木匠,凭借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他积攒下了殷实的家底。因为喜欢酒歌,他们家总会聚集一些唱酒歌的人,民俗专家李子伟、王耀便是这里的常客。一张八仙桌,四盘下酒菜,酒歌就开唱了。

  秦州区皂郊镇有个年轻人叫贾志伟,因为酒歌唱得好,他在四邻八乡很有名气。这两年在银川打工,他又学到了原汁原味的宁夏酒歌。

  历史上的天水是农业耕作最早的地区,也是因为如此,天水的许多酒歌都烙刻上了农耕文化的印记。天水酒歌《割韭菜》,以十二个月的月份为序,在四季的变化中唱出了各种农作物及各类水果,描绘出了一幅风调雨顺、瓜果飘香的农耕生活场景。

  【天水酒歌《割韭菜》:“高高那个山上种呀韭菜,买不下银钱怎么回来,小哥哥(哩嘛)怎呀回来,小小鸭子咯咯(哩嘛)怎呀回来。一月里的冻冰水面上浮,二月里的小鱼儿水面上游,小鱼儿(哩嘛)水面上游,小小鸭子咯咯(哩嘛)水面上游。”】

  天水酒歌有歌颂友情的,也有赞美爱情的,有描述四季变化和自然现象的,也有数数字、较量智力的。天水酒歌《十杯酒》就像绕口令,数字变化环绕往复,如果反应迟钝或口齿不清,很容易扰乱思维,这样的游戏酒令,增强了酒席的趣味性。

  【天水酒歌《十杯酒》:“一呀个杯呀二呀个杯呀,咱们三呀个杯呀,咱们四杯呀五杯,六呀子七杯倒了八杯,咱们九杯呀十杯。咱们九杯呀十杯,十呀个杯呀九呀个杯呀,倒了八呀子杯哟,咱们七杯呀六杯。”】

  对于客居他乡的天水人来说,酒歌永远是他们挥之不去的一缕乡愁。远在天府之国四川,享有“西部歌王”美誉的黄金中教授,当年就是唱着《下四川》的酒歌,离开了兰州,来到了成都。  【天水酒歌《下四川》:“一溜儿山(来者)哟,噢,两噢,溜儿山,三溜儿山呀者,脚户哥下了这四川,噢哟哟。”】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水人,每有家乡人探访,黄金中总会约上三五知己,以川味火锅来招待家乡的亲友。酒过三巡,现场的气氛变得浓烈了起来,这时,似乎只有天水酒歌才能将聚会推向高潮。

  定居成都的秦州区平南镇人邢万里,身兼大学老师、竹笛演奏家等多项头衔。但在酒场上,说天水方言、唱天水酒歌,依然是他最为钟情的节目。

  天水酒歌音调以大众官调为主,其唱腔质朴粗犷、热情诙谐、富有情趣。天水酒歌目前流行的有数百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五更月》《十里亭》《十杯酒》《尕老汉》《数螃蟹》《数鸟鸟》《十对花》。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以天水民歌为母本的天水酒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演唱形式。

  几千年的时光,就这样凝聚在一唱一和中,天水酒歌传递的是老祖先最为纯真的记忆和情感,这个狭小而又广阔的舞台,承载着天水人对于生活的梦想和追求,而蔚为大观的天水文化正是在这种民俗文化的基石上建立起来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