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高楼村遗址
■ 高楼村遗址文化层
■ 高楼村遗址全貌图
■ 高楼村遗址出土寺洼文化红陶豆
□ 裴应东
高楼村遗址位于武山县高楼镇高楼村所在地及村北退耕还林地内,东临杨家沟,西至白菜沟,南起丁高公路,北至大坪屲。东西长33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约49500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暴露有大面积灰层,散落着各种夹砂陶片及红、灰泥质素面陶片,还有骨锥、石器等。1957年7月,甘肃省博物馆专家对甘肃渭河支流大南河、榜沙河、漳河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该遗址除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外,寺洼文化遗存尤为丰富,是渭河上游地区寺洼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87年被武山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楼村遗址是武山境内发现的典型古聚落址,曾出土了马鞍形口双耳红陶罐、高足盘、红陶豆、石球等寺洼文化时期的遗物。寺洼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其西面可达兰州市南侧的洮河上游地区,东北可到子午岭西侧,向南到白龙江流域乃至陕西的宝鸡地区。寺洼文化的年代,在地层上是晚于齐家文化早于西周文化的青铜时代文化,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58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文博工作者对该流域重点遗址又进行了复查,在高楼村遗址发现了石球、石刀、石斧等原始狩猎工具,而未见石镰、石凿、石耜等农耕工具。1958年,位于高楼漳河南岸的南龙渠水利工程修建时,曾掘出了大批寺洼文化墓葬,这是在渭河上游地区首次发现寺洼文化的墓葬。甘肃省博物馆蒲朝绂、郭德勇于同年走访调查现场,据当地施工民工反映,除了出土寺洼文化的标志性文物——马鞍形口罐外,还有车马饰件。2014—2015年,甘肃省考古所对其毗邻的漳县墩坪遗址寺洼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包括剑、戈、矛、镞等兵器,以及车辖、车軎、軎帽、马衔、当卢、铜铃、铜泡等车马器。这些文物的发现,表明这时期的寺洼先民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这和文献史料记载的这时期羌戎文化分布地区和文化特点是相吻合的。
《说文》释:“羌,西戎羊种也。”而西戎主要活动区就在泾渭流域。《括地志》云:“陇右、岷、洮以西,羌也。”《西羌传》记述羌人生活:“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寺洼文化时期正处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竹书纪年》中载:“成汤十九年,氐羌来宾。”《诗经·商颂·殷武》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寺洼文化陶罐的罐口均为马鞍形,古羌人是以畜牧和狩猎为主的游牧民族,可见寺洼文化应属于古羌戎文化范畴,与中原的商周文化以及秦早期文化都有一定的联系。
高楼村遗址为研究渭河上游地区寺洼文化的重要遗址,与其毗邻的漳县墩坪遗址寺洼文化遗存,属于同期本区古羌戎文化典型代表。本区的寺洼先民应该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今天的陇西、漳县及武山西部的古羌民诸戎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豲戎之先祖。
- 2023-11-22关陇古道——张棉驿
- 2023-11-20永固古城逾千秋
- 2023-11-20古人是怎么建造明长城嘉峪关段的
- 2023-11-20百年铁桥看变迁 画里的中山桥你可曾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