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陇史钩沉

兰州的吊桥

2023-11-08 09:1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什川吊桥 □资料照片

  八盘峡公路吊桥 □资料照片

  柴家台黄河悬索吊桥 □资料照片

  兰化输油管道吊桥 □资料照片

  青白石吊桥 □资料照片

  桥,是指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兰州黄河铁桥是兰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桥。它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在改革开放前,兰州只有四座桥梁。由于兰州地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经济落后的兰州,建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建造造价低、技术难度不是太大的吊桥可谓经济实惠,是兰州历史的选择。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兰州已在黄河上建造了40多座桥梁,其中有不少现代化的高架桥、高铁桥、高速桥,但还是有四分之一的吊桥,支持着兰州城乡的交通和发展。

  桥的种类很多,有栈桥、引桥、天桥、浮桥、铁索桥、土桥、木桥、吊桥、石桥、砖桥、铁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等。按用途还可分为铁路桥、公路桥、管道桥、多用桥、立交桥、高架桥等。

  桥的历史非常悠久。以梁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桥型,远在殷代即已创建。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梁桥为钜桥,建于商代(公元前16至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克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朝歌镇),发钜桥(今浚县钜桥镇)头积粟,以赈济贫民。自周代以至秦汉,中国多造石柱、木梁桥。

  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很有名。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其中,中渭桥始建于战国秦昭王的时候,后来秦始皇又进行了改建和加固。

  汉朝时的梁桥,已经比较普及了。宋代建造为数众多的石墩、石梁桥。如泉州一地,见于古籍的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如安平桥。

  清明上河图上就有一座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形式优美的木质拱桥,名虹桥。

  吊桥,又名悬索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我国吊桥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远在公元前三世纪,在四川境内就修建了“笮”(竹索桥)。秦取西蜀,四川《盐源县志》记:“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秦置蜀守,固取笮,笮始见于书。至李冰为守(公元前256至251年),造七桥”。七桥之中有一笮桥,即竹索桥,也就是吊桥。可见至少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已经有竹索桥的记录了。早在公元前50年(即汉宣帝甘露四年)已经在四川建成长达百米的铁索桥。

  我国现代吊桥的建造始于19世纪60年代。

  相对于其他桥梁结构,吊桥可以使用比较少的物质来跨越比较长的距离。吊桥可以造得比较高,方便船在下面通过,在造桥时没有必要在桥中心建立暂时的桥墩,因此吊桥可以在比较深的或比较急的水流上建造。

  吊桥比较灵活,因此它适合大风和地震区的需要。比较稳定的桥在这些地区必须更加坚固和沉重。所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建造吊桥应该是一个优先的选择。

  1970年5月1日,由兰州雁滩人苏钰设计的黄河流域的第一座吊桥在甘肃省靖远县平堡通车了,平堡人第一次走上了自己建造的大桥。这也是甘肃人设计的第一座悬索吊桥。

  兰州,是一座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孕育了兰州,但滔滔不息的黄河水,也阻隔了黄河两岸。

  兰州黄河古来无桥。古代兰州过河的方式,冬季踏冰,以冰为桥,无冰的季节则靠渡船和羊皮筏子。兰州在中山桥建设以前,河面多以浮桥、冰桥、羊皮筏子的筏渡为主。

  兰州黄河铁桥,是兰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桥。

  它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中山铁桥”旧名镇远桥,也称黄河铁桥,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在改革开放前,兰州只有四座桥梁。由于兰州地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经济落后的兰州,建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建造造价低、技术难度不是太大的吊桥可谓经济实惠,是兰州历史的选择。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兰州已在黄河上建造了40多座桥梁,其中有不少现代化的高架桥、高铁桥、高速桥等,但还是有四分之一的黄河吊桥,支持着兰州城乡的交通和发展。下面就看看兰州的吊桥。

  一、柴家台黄河悬索吊桥

  柴家台黄河悬索吊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柴家台村,柴家峡水电站下游约3公里处,是当时柴家台村民出行跨黄河的唯一通道。这座桥建成于1977年,桥长180米,桥面全宽2.85米,北连县乡公路,南接109国道。是当时兰化公司为方便黄河北岸农场的职工出行而修建的。机动车一直无法通行。2008年底,西固区对该桥进行了一次加固、提载,使得该桥最大承载力为机动车单车通行,单车总重达3吨,基本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吊桥上“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仍然醒目,成了这座吊桥上历史的印记。

  二、八盘峡黄河公路吊桥

  八盘峡黄河公路吊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八盘峡水库下游,新城黄河桥上游约6公里处,以所处位置及桥梁用途结构命名。八盘峡由八盘村得名,古时村里有磨盘八个,故名八盘村。南北连接县乡公路,是八盘峡水电站专用的黄河吊桥,由八盘峡水电厂建设,水电四局设计施工,于1983年6月竣工通车。桥长179米,宽5米。

  三、蛤蟆滩人行吊桥

  蛤蟆滩人行吊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柳泉乡,右岸接兰州市西固城区,左岸为无堤防农地。

  该桥建于1954年,桥长180米,桥宽2.5米。桥梁结构为钢索斜拉吊桥,钢板桥面。桥梁所处河段属川区河道,水流自西南向东北而去,河道宽约250米,河槽较深,两岸地势较高,主流摆动幅度不大,右岸有沿河公路兼堤防,防洪压力不大。

  四、兰铝输气管道吊桥

  兰铝输气管道吊桥位于兰州铝厂附近黄河干流上,右岸与兰州市西固城区相连,左岸与农村村庄相通,主要用于兰化公司煤气及天然气输送和少量行人通行。

  大桥系拱杆钢索桁架吊桥,由兰化公司建设,兰州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于1995年7月开工建设,1996年8月竣工。桥长200米,桥面宽3米,上铺粗、细输气管道数根,桥面约三分之一处设有人行道。

  五、青白石黄河吊桥

  青白石黄河吊桥位于兰州市东岗镇桑园峡口青白石杨家湾村。吊桥为钢索斜拉桥,桥长294.5米,建成于1989年。由甘肃公路交通公司设计,甘肃省水利厅工程地质队施工。

  六、桑园子人行吊桥

  桑园子人行吊桥位于榆中县桑园峡上游的来紫堡乡桑园子村(桑园子火车站)东,又称来紫堡吊桥。这座吊桥由铁路部门协助设计,来紫堡乡人民政府组织施工,1979年开始筹建,1980年建成。该桥为钢索斜拉系拱杆木板桥,桥长140米,桥面宽4米。它是为乡镇企业生产、运销和两岸交通而修建的专用吊桥,只限拖拉机、畜力车、行人通过。该吊桥年久失修,桥上铺设的木板已经破损不堪,2018年废弃,现在吊桥只能勉强供行人小心通过。

  七、安平黄河吊桥

  安平黄河吊桥位于桑园峡上游河段的榆中县西坪村。

  20世纪70年代在此就建了一座吊桥,可通行汽车,后年久失修,接近废弃。2001年8月改建,2002年5月竣工通车,被命名为安平黄河吊桥。吊桥系钢板桥面钢索桥,北京双环工程咨询公司设计。设计荷载等级15吨,桥长136米,桥面宽4.5米。桥址位于峡谷河段,河道狭窄,两岸地势较高,岩石裸露,岩壁陡峻,水流湍急。

  八、上河坪吊桥

  上河坪吊桥位于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小峡水电站上游的上河坪,因地势较高且平坦,故名。该桥由兰州雁滩人苏钰设计,全长100米,桥面宽2.5米,为龙门铁索吊桥,1985年10月1日通车。该桥南北连接县乡公路,北端接官亭村,南端距小峡码头约510米,方便周边居民出行。

  九、什川吊桥

  什川吊桥位于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是单链柔式吊桥。兰州雁滩人苏钰设计。在省交通厅、兰州铁路局、甘肃冶金公司、兰州通用机器厂、阿干煤矿等二十多个单位的支持下,什川南庄、长坡、上车三个村农民自筹资金24万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座钢索吊桥。建桥工程于1969年11月13日动工,1971年5月20日竣工。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桥”。

  桥长435米,其中主桥165米、引桥270米,桥面净宽7米。桥两端耸立着15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龙门,每根重2吨的14根粗壮钢索凌空悬挂于桥龙门与桥栏之上。桥面由木板铺成(现已更换为钢板),载重8.5吨。桥两侧有人行道。主要用于普通农用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后因年久失修于2009年被禁止通行。2013年,皋兰县对现有悬索人行桥加固维修,保证桥梁整体承受能力、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和实用性,恢复行人和小型车辆的通行功能。

  十、青城黄河吊桥

  青城黄河吊桥位于榆中县青城镇中部,是一座双塔双链式钢索吊桥。

  该桥桥梁长度337.5米,桥面宽4.5米,由甘肃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荷载20吨,兰州铁路局工程处承建。该桥于1985年10月开工,1988年7月竣工,也是采用“民办公助”方式修建的。

  建桥之前,青城镇村民靠仅有的一条钢丝绳拉着的木船和羊皮筏子渡河,极为不便,也不安全。它的建成,沟通了榆中青城和白银水川两地,南岸接青城,北岸接水川。大桥建成通车之后,极大地方便了榆中青城果菜的外运,方便了两岸的往来。

  除了以上的可通车行人的吊桥外,兰州还有八盘峡天然气管道桥(吊桥)、南坡坪兰化管道桥(吊桥)、石化输油管黄河吊桥、兰炼管道桥(吊桥)等管道吊桥。它们一同为兰州市的经济建设居民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是兰州黄河桥梁上的明珠。

  □李新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