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古风民俗

洛克之路 通往扎尕那

2023-10-27 10:05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这里的峡谷由千百条重重叠叠的山谷组成,这些横向的山谷像旺藏寺沟、麻牙沟、阿夏沟、多儿沟以及几条需要几天路程的山谷孕育着无人知晓的广袤森林,就像伊甸园一样,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绚丽的美丽景色……”

  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发现了这个神奇、神圣而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此后,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扎古录镇通往迭部县扎尕那的这条路,便被命名为“洛克之路”。这条路,宛若山间蜿蜒的一根丝带,串起了甘南的各种地质地貌,连接着意想不到的美景故事,甚至一天中可以感受四季变化。

  重返甘南,便是为了它。4年前,因为修路,再加上同行多人高原反应,我们无奈掉转车头。4年后,我们如愿踏上洛克之路。

  从扎古录镇出发,起初一段并不艰险,似乎像其他公路一样风平浪静。正当大家议论“洛克之路是不是重修了,没驴友说得那么刺激”时,车子突然转入土路。渐渐地,碎石越来越多,路旁的山体好像也是松动的,大大小小的石头随时可能滚下来,路边跌落的大石更是让人一阵寒颤,恨不得车子长出翅膀迅速飞过去。听说前两天下大雨封了路,如今才开通,路上仍不时见到工人在维修。这,还只是序曲。

  终于,我们遇到了第一个村庄——百年藏寨尼巴村。“尼巴”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面向阳光的山坡”。看到村庄,有了人气,心里安稳了不少。清澈的车巴河将村子一分为二,河对岸的房子古旧些,依山而建,层层叠加,户户相连,好像严阵以待的城堡。河这边的房子大多较新,从外面看是土房,可进到里面,又会发现是木屋,这便是“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独特藏居结构。村里随处可见高高耸立的木架,这是村民晾晒粮食用的,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村口立着金光闪闪的宝塔,彩色经幡在风中飞动,转山归来的阿妈一边摇动经筒,一边低头默祷,不知道她嘴里念的是什么,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心是诚的。据说,尼巴村生活着许多百岁老人,最长寿的活到114岁,这里又被称为“安多藏族地区第一村”和“长寿村”。

  走出尼巴村,继续开车前行。伴随着碎石路、搓板路的是不断攀升的海拔,这时感觉头上像被戴了个紧箍咒,山势每抬高几百米,头箍儿就收紧一扣,同时出现耳鸣,周围的声音变得不真切,太阳穴也不时有针扎似的刺痛感。到达海拔4000米的垭口时,道窄弯急,险峰耸峙,路边就是万丈悬崖,车子只能以龟速缓慢通行,我不敢向下看,也不再谈笑风生,手心儿里都捏出了汗。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用在洛克之路上再合适不过了。虽然道阻且艰,但每一个转弯都带来一个惊喜,每一寸前行都迎送一处佳境,是自然的,也是人生的。头还是有点晕,爬上观景台的小坡已感气短无力,但眼前不断变幻的高耸森林,漫无边际的苍翠草原,静谧无人的深邃峡谷,蓬勃生长的各色小花,悠闲遛弯的牦牛、自在吃草的小羊,还有远处的奇石峭壁,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展翅翱翔的雄鹰,一切都是那么自由、纯粹,那么神秘、圣洁,一切又是那么值得,那么令人敬畏。如果再做一千一万次选择,我依然会踏上洛克之路,义无反顾去寻找人间天堂——扎尕那。

  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走过惊险又美艳的100公里,终于抵达了终点——扎尕那。听说到了,本已疲惫的我们立刻来了精神,可就在入门的当口儿,车子却排起了长队,估计一两个小时也进不去。我们已迫不及待想和心心念念的扎尕那见面了,于是,除了司机,大家纷纷下车,徒步前往。

  见到扎尕那的真容,大家惊叹,真是名副其实的“石匣子”啊——北边的光盖山石峰巍峨壮观,熠熠生辉,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又被称为“石镜山”;东边的峻峭岩壁直插云霄,云雾缭绕,恍如仙境;南边的两座石峰拔地而起,对峙并立,好像石门;往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又是另一番景象,清流跌宕,水磨飞轮,生生不息。从高处俯瞰,扎尕那就像一座天然的围城,又似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只有上帝之手,才能雕造出这样的杰作吧。

  最爱扎尕那的仙女滩。虽然要爬很长一段栈道,走走停停喘喘,但当眼前缓缓展开好像电影《魔戒》里的高峰峭岩大背景,当“绿野仙踪”般翠绿欲滴的森林草地迎面而来,那一刻,所有的疲惫、烦恼全都被治愈了。看吧,有人像孩子似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人携手徐行慢慢欣赏品味,有人不断按动快门定格美景,我们一家则席地而坐,悠闲地吹着林风,等待日头缓缓落入山坳。此刻,万物浸在余晖之中,一切变得祥和、宁静。

  除了绝美的自然风光,扎尕那还有一个特色——农林牧巧妙融合。平均海拔约3000米的扎尕那,包括代巴、业日、达日、东哇4个自然村。亚热带向青藏高原高寒气候过渡的独特气候类型,造就了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生产活动和人类文明。早在3000年前,这里就出现了畜牧文明的萌芽;蜀汉时期,名将姜维把先进的汉族农耕文明引入扎尕那;吐谷浑时期,汉地农耕文化和藏族地区游牧文化相互融合;明清“杨土司”时期,农林牧复合系统逐渐发展起来,农耕为人们提供青稞和蔬菜,牧业供给肉和奶,森林不仅满足了建材需求,也生长菌菇和药材。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互补融合,让扎尕那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2017年,“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扎尕那的孩子,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小小年纪,已经在帮家人照看生意了。下午,车子曲曲弯弯爬了几道坡,终于到了预订的迭山民宿,敲开门,接待我们的就是一个藏族男孩。他十来岁的模样,汉语说得不错,登记身份、分配房间、清洁打扫,一项项井然有序、明明白白。民宿走廊的墙上贴着不少奖状,都是“小老板”的,他不仅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还是4×100米接力跑的能手哩。

  晚上从仙女滩回来,我们一个个累得马上躺平,“小老板”一家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忙活了一天,一大家子终于可以围坐火炉前,边吃边聊了。他们说的是藏语,我听不懂,但听得出很热闹,很亲切,听着听着,迷迷糊糊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阿妈一大早起来给我们准备早餐,“小老板”还躺在炕上,睡得很香。我们走路也尽量轻一点,谁忍心扰了孩子的好梦呢?虽是短暂的停留,老板家的小奶猫已经喜欢上了老公,连吃早饭的工夫也要跳到他膝上,亲昵地喵喵叫着。

  离开扎尕那时,我们不住地回头,想再多看一眼,想把这石头城的人和物,把洛克之路上经历的风景、故事和境界全部打包,装进人生的行囊。(文/王彦)

  《中国旅游报》2023年10月3日第4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