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武山唢呐

23-08-31 10:09 来源:天水日报 编辑:张兰琴

  □ 王冰迪

  一曲武山唢呐,直吹得桃花纷纷盛开。

  武山唢呐音乐历史悠久,史料记载:“渊源于古乐中的‘鼓吹乐’,是北方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从汉代起,在军事征伐中,唢呐就作为鼓舞斗志、振奋士气、展示军威的手段。后来,朝廷在举行各种盛大典礼时,也使用这种乐器,随后这种乐器传到了民间。武山人把唢呐叫“吹响”,唢呐属双簧管乐器,此乐器由哨、气盘、芯子、杆和碗五个部分构成,杆多以柏木制成锥形管身。

  唢呐曲牌丰富、韵味质朴,在婚丧礼仪喜庆等各种重大活动中发挥作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演奏形式、曲目、表演等方面不断更新发展。通常演奏的曲目有《将军令》《五更盘道》《八仙寿》《蝴蝶报喜》《走西口》《纤夫的爱》等,既有痛断肝肠、催人泪下的怀念倾诉性曲调,又有粗犷豪放、情绪热烈的劲曲,音乐通俗易懂,乐声洪亮、婉转动听。尤其是用于悼亡、祭神等祭祀场合的音乐,凄楚悲伤、深情细腻、触动心弦、催人泪下,引起人们对先人的敬重爱戴与感念回想。

  武山唢呐音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秧歌或戏曲音乐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唢呐音乐融入了流行歌曲的元素,民歌的特点鲜明。武山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六大家两大派。以渭河为界,分为渭北派和渭南派,渭北派以李家、张家、康家为代表,渭南派以马家、姚家、陈家为代表。在六家的影响下,武山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武山目前成熟的专职唢呐班社就有40多个,唢呐艺人400余人,演奏曲目达300多首。这些唢呐班的演奏非常活跃,尤其是洛门镇曲里、滩歌镇漆家湾、桦林镇天衢、马力镇姚峰等村的人,十之七八都会吹唢呐。

  武山唢呐段落较为精短,结构清晰,上下句的重复(或变化重复)较多见,旋律朗朗上口,有明确的调式调性,具有民歌、秧歌等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在演奏曲目上,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是唢呐艺术活力和生命力的体现。一直以来,唢呐班社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如今由家族亲缘传承过渡为师徒传承。目前,武山唢呐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北民间传统音乐之一,已被列入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甘肃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