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璀璨的夜光杯

23-06-19 14:5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随着深目隆鼻的商人们的到来,西域各国的物产、饮食、服饰、习俗也被传到了处于河西走廊南端的凉州。特别是那热烈、激昂的西域音乐,让当地人耳目一新,深受大众喜爱。当时镇守凉州的大将军郭知运可以说是剑胆琴心,而且先意承志,将当地的乐曲整理后进献给了酷爱文艺的唐玄宗。《凉州曲》即是其中的一首。优美的凉州乐曲从巍峨的皇宫里款款飘出,散入长安的大街小巷108坊。

  《凉州词》也就是诗人们为《凉州曲》填写的歌词。

  作者王翰当时就很有些名气。“诗圣”杜甫在回忆自己少年得意的诗作里就有“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的句子。李邕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可与之相提并论者,自然非等闲之辈,更何况被杜甫选来垫背至少也得相当的匹配呀。王翰出身豪门,而且能歌善舞,对他来讲,乐曲只是另一种语言,为曲填词就像为词配乐一样自然。

  葡萄酒是当时凉州的味道,正如当今的茅台镇是酱香型的、杏花村是清香型的。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凉州成为最早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当葡萄成为酿造酒的原料而被种植,液体的酒就几乎成为葡萄最后成熟的形态。随着酿造技术的成熟,至东汉时期凉州产的葡萄酒就已名扬天下。据汉代的赵歧《三辅决录》记载,东汉灵帝时有个名叫孟佗的人一心想当官,就给专权朝政的宦官张让送了一斛凉州葡萄酒,不久,孟佗便被张让推荐为凉州刺史了。可见,在当时凉州葡萄酒是十分出名的,它几乎成了凉州的形象代表。

  当年被唐玄宗召进宫里的李白正是因为进献的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博得杨贵妃开心一笑,才品尝到这琼浆玉液的。据宋人史乐所写的《杨太真外传》记载:“李白进《清平调》,太真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所献葡萄酒饮之。”能喝到凉州产的葡萄酒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谪仙人来说自然是最好的奖赏了。杨贵妃的款待果然与众不同,就连用来盛酒的都是玻璃杯。要知道,玻璃在当时类似于琥珀、玛瑙、水晶这类珍宝,是很名贵的。澄澈的玻璃能够更清楚地显现出葡萄酒色彩和晶莹,犹如这位美人肩上透明的轻纱最能表现冰肌玉骨的神韵,这是绝佳的搭配。

  诗人王翰为葡萄美酒配的器皿竟然是夜光杯!

  他是懂得“红妆宝镜珊瑚台,青琐银簧云母扇”的美学搭配的。酒泉的夜光杯配上凉州的葡萄酒,让人感受到明月出天山的皎洁,也让我们感受到长风几万里的豪迈。夜光杯的传说由来已久,据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中的《凤麟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里所说的割玉刀和夜光杯几乎是童话。其实,越是古远的东西实事上越是朴拙,在传说中也越神奇。可以肯定的是夜光杯最初是用和田白玉制作的,由于路途遥远,制作好的酒杯不易保护,后来人们就在酒泉一带就近取材,制作出了如今深绿色的玉杯。“夜光杯”这个名字最早应叫作“月光杯”,而后来在酒泉制作的应当叫“夜色杯”才对,浅绿色的朦胧和上那深绿色的斑点更是月中桂树的斑驳的树荫。

  夜光杯里斟满了绛红的葡萄酒,犹如复照苍苔上的最后一抹余晖,灿烂如午睡时被阳光照透的梦境;如果那是马奶子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又恰好好像碧绿的湖水里倒映着的淡黄色月亮:静影沉壁。杯中的液体已将水面的张力涨成了弧形,盈盈欲滴,封藏多年的酒香徐徐扩展,苏醒为自然的清新,让人享受地闭起了眼睛而又不禁本能地张开了嘴唇。这时,马上弹奏的琵琶如忽然腾飞的鸟群,啁啾着,喧腾着……

  “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的学者解释为“催人出征”,这不免滑稽。试想将士们在饮酒作乐时,忽然得知敌人袭击,大声疾呼尚且唯恐不及,怎么会靠弹拨琵琶催促战友投入战斗呢?退一步讲,如果诗人欲饮未饮就匆忙投入了激烈的战斗,又怎么会突然躺枪般醉卧沙场呢?即使已将杯中的美酒一干而尽,也不至于在刀枪剑戟的砍杀声中烂醉如泥吧?汉刘熙《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催”应当是“推”在传抄时的笔误。“推”即“推手”也即刘熙所说的“琵”,其动作要比“引”有力、直截,其发出的声音也要比 “琶” 的声音要响亮、激昂,宜于营造先声夺人的气氛。诗句中的“马上”并非表示戎马倥偬。晋石崇《明君词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由此可见,“马上琵琶”是该乐器原汁原味的弹奏方式。

  当然,“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催”也可以理解为催促畅饮,也就是“助兴劝酒”的意思。这也是“催”能取代专业化的“推”而更为人们所接受的优势所在:它更为通俗易懂。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里所说的“沙场”并非狭义的战场,而是泛指边疆、泛指将士守卫的地方。否则,就容易误解本诗乐观、诙谐的基本格调,“催”之所以被人误解,原因就在于此。

  这些将士们聚饮很可能是即兴、自发的,大家幕天席地,有人坐着,有人站着,还有的人甚至还骑在马上,酒杯在他们的手中快速传递着。“君莫笑”的“笑”自然是讪笑、调笑的意思,但这个 “笑”又奠定了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如果我们换为“嗔”“怪”“劝”“止”“管”,其氛围则会愀然变色。这个“笑”字犹如还挂在战友嘴角的熟悉的微笑,让人感受到将士们粗犷的性格。

  这首诗如汉武帝花容月貌的钩弋夫人品尝到的葡萄那么甘甜,更像长安酒楼里李白调逗的胡姬那么俏丽、妖艳,别有风味。“王翰之文有如琼林玉斝。”对诗人有知遇之恩的唐代名相张说曾经如是说。(斝,是古代的器皿,《红楼梦》里妙玉就是用斝为宝钗献茶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珍稀华美,犹如玉斝般古雅、名贵。千百年来,酒泉的夜光杯并非因为有关周穆王虚无缥缈的神奇传说,而是因为王翰的这首诗而闻名天下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首诗就是斟满了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郑观竹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