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芳香四溢 永不凋零——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23-06-16 10:10 来源:民族日报 编辑:张兰琴

  花儿文献资料

  花儿进景区

  群众漫花儿

  培养花儿传承人

  赶赴花儿会

  花儿进课堂

  放歌田野

  花儿会现场(资料图)

  本报记者 刘刚林 马琼洁 通讯员 张晓东

  “上去个高山者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是容易摘去是难,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被誉为“花儿曲令之王”的《河州大令·上去个高山者望平川》,仿佛是从久远记忆深处传来的一曲长歌,悠扬宽长的乐句,高亢舒缓的旋律,婉转回环的曲调于刚健中自带缠绵的情愫,呈现出一幅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吐露芬芳的壮美画卷。

  花儿也叫少年,人们把唱花儿叫作漫花儿或漫少年,是一种流传于大西北的古老民歌,多侧面地反映着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诗经”,在中国民间歌谣中占有重要位置。正如一位花儿学者所言:它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从心底流出的情愫,它像水一样流进他们生活的一切领域进行滋润。它是田野之歌,纯洁朴素,始终散发着泥土芳香;它是生命之歌,从中释放着乡间百姓的人性追求;它又是地域性的开放艺术,在中国西北无处不在,与山风共舞,与流水同响。

  花儿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珍品之一。2006年,花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花儿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儿的文化价值得到肯定,受到越来越多中外专家的关注,更有一批文化学者对其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探讨。时至今日,花儿的研究已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

  “漫上个少年走天下,花儿的故乡是临夏。”临夏是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临夏硬朗的山和苍劲的风,滋养出了浪漫的花儿,这里的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千百年来,花儿在这块热土上灿烂“盛放”。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临夏“中国花儿之乡”的称号,分别授予康乐县、和政县“中国花儿保护基地”“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的称号。

  花儿的起源由于资料有限无所查询,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有原始说、《诗经》说、北朝说、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和清代说等八种。明朝学士解缙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春风一夜冰桥折,霹雳声如百面雷。亦有渔人捕鱼者,短歌微送月明回。”很多学者认为这里的短歌是花儿的可能性很大,这是迄今发现于书籍中关于花儿最早的记录。据《河州史话》记载,花儿之名最早出现在明代成化年间任河州儒学教授高弘的诗中:“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

  目前,根据学者研究证明,河州花儿最迟在明代已经成熟和广泛流传,起源很有可能更久远。

  花儿是诗和音乐结合的实体,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优美的曲调旋律、别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河州花儿分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三大类,内容丰富多彩,有男女传情,也有咏物兴志;有经过千锤百炼留下的经典唱词,也有见景生情、随口而出的即兴之作,是历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两大流派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派。

  河州花儿即兴性很强,曲调丰富,唱词优美、朴实、生动、形象,结构严谨。行段分为四句、六句两种,一般将比兴作为前段,而把歌唱的主题内容作为后段,演唱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联唱。经过长期的衍化发展,花儿具有代表性、流传性令名有140多个、曲调340多首,唱词浩如烟海。具有代表性的曲令有“河州大令”“河州二令”“河州三令”“水红花令”“白牡丹令”“大眼睛令”“脚户令”“呛啷啷令”“保安令”等,曲调之丰富属世界民歌之最。

  这些高亢粗犷、宽阔悠扬、舒展奔放的曲令伴着赋比兴的唱词瞬间会合成一首首直抵人们内心丰富情感的诗与歌的化身,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的格律诗”。

  “火炉上煮一壶热茶哩,各民族围炉者坐哩;好政策带来的好生活,群众们高兴者笑哩。”每年农历四、五、六月,和政县和康乐县苍松翠柏山花俏,目之所及皆是铺天盖地的绿和各色各样的花。就在这最美的季节,一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如期举办,届时,山野间、树林里、草坡上、小溪旁、亭子里、山涧中,到处是花儿的旋律,让人流连忘返。

  花儿会又叫“唱山”或“山场”,人们习惯把参加花儿会叫做“浪山场”,是花儿演唱、传唱、传承的主要载体和文化空间,是全球目前存续很少的传统民歌的民间大型演唱场所。花儿会上,八方涌来的人流,里三层外三层地簇拥着,在碧水青山间唱花儿、听花儿,大家以歌会友、歌咏言志,用花儿讲述自己酸甜苦辣的故事。

  花儿因其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其保护、传承、发展和传播也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围绕打造文旅百亿级产业,把花儿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板块,起草印发了《临夏州提升花儿品牌工作的实施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活动实施方案》等,并积极开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修订工作,为推动花儿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过搜集整理文史资料、打造花儿品牌、培养培育非遗传承人、举办高水平花儿会等,推动花儿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投资7.72亿元开工建设集陈列展览、文物保护、藏品研究、学术研讨、社会教育、科普研学、宣传推介为一体的临夏花儿历史博览传承中心,让祖祖辈辈传唱的河州花儿有了自己的“家”,真正让“中国花儿之乡”的美誉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在此基础上,我州一代又一代的花儿文化研究者、唱词编创者、传承人和演唱者如同浪花一样前赴后继,通过开展花儿进校园、进景区和授徒、传艺、交流活动,创办文化专栏、出版影像书籍等,培育壮大花儿歌手和传承人队伍,传承保护创新着花儿文化,让悦耳的花儿在广袤的临夏大地上缓缓流淌,展现着“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的无穷魅力。

  一曲曲花儿在这片写满诗意、记录乡愁的青山绿水间流传,诉说着历史,表达着临夏儿女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如今,它正在生发着嫩绿的枝叶,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