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丹:以毫米级精度刻录汉明长城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丝路重镇“金张掖”的东大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山丹有弱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指的正是山丹的母亲河山丹河及其下游,它穿行而过,滋养着风情万种的小城;山丹有峻岭——“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水草丰美的焉支山,孕育了广阔繁茂的草原。
山丹境内还有相隔千年的汉、明长城,两道古老的城墙并行着向更远处蜿蜒前行。今天,一起重走“走廊蜂腰”,聆听古丝路的驼铃悠悠。
我是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文物局文博副研究馆员白玉章。三年前,我开始从事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在此期间,参与最多的就是长城的保护。
俯瞰山丹境内的长城
山丹汉明长城 相隔千年 在此相约
“金张掖,银武威”,我们张掖处在河西走廊中部,素有“丝路绿洲”“塞上江南”之称。在我们山丹县北部和中部地区苍茫的戈壁上,平行延伸着两条外貌、结构完全不同的古长城遗存。
蜿蜒并行的山丹汉明长城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400多“岁”的明长城要高大、完好得多。当人们在明长城的北侧,相距数十米的地方,留心观察,就可以看见一道较深的壕堑,它就是我们所说的汉长城。汉长城以壕沟代替了墙垣,明长城则是筑墙为障。南有祁连相望,北有龙首相依,两山之间的汉明长城像是穿行于“走廊”里的长龙,蜿蜒并行。
夜空下的山丹长城遗址
“甘凉咽喉”处 丝路见证者
山丹长城保存较为完好并且容易观赏到的一段,是从绣花庙到新河驿长城口一带。这段长城也被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省)保护规划“甘凉咽喉”风景道示范段。
绣花庙古代又叫“定羌庙”,自绣花庙往北,到硖(今也使用“峡”)口古城,这里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峡谷,一直是河西走廊的塞防天险,自古被称为“石硖口谷”,过石硖口到硖口古城,群峰环抱,石壁相对,山岩峭壁上镌刻着“锁控金川”四个大字。
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陈棐所题“锁控金川”仍完好保存
明嘉靖三十一年,刑部郎中陈棐巡视河西防务,路过此地,见此扼甘凉通道,于是挥笔题写在了石硖峭壁上,历经400多年,字迹仍清晰可辨。
石硖口和硖口古城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也是汉明长城的重要城障。现在,这里是一个名叫“硖口村”的传统村庄,居民在城堡遗址附近居住、耕作、放牧。
硖口古城全景:从屯兵城堡到传统村落
山丹长城:在数字技术中“绽放”
曾经黄土夯实的城墙,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蚀,山丹长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年,我们经常给长城“体检”,实施抢险加固、保护修缮、数字再现等一系列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措施。
比如,已基本搭建完成的硖口古城三维数字化平台,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遥感测绘、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先进技术,以毫米级的精度将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和三维重建。
山丹县文物局的三维数字化平台 将通过先进技术保护长城
现在在电脑上,我们就可以全方位查看长城本体和周边环境,如果局部放大,还可以清晰展现墙体的土坯肌理、砖刻纹饰。未来,当我们拥有更多的基础数据,并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够精确掌握长城局部遗产的变化趋势,对长城的保护也会更加有效。希望古老的山丹汉明长城在数字技术中获得“新生”。
讲述人:山丹县文物局文博副研究馆员白玉章
山丹境内,烽燧、列障、关隘鱼贯相连
专家解读:丝绸之路上的长城古堡,除了屯兵还有哪些功能?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山丹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东靠永昌、西临民乐、南以祁连山与青海省为界,通过祁连山山口可以从河西走廊通往西宁,青海大通的长城实际上也是为封堵这个山口形成的威胁。
我们在山丹能看到明长城、汉长城两条长城并行着,今天汉代长城在山丹县境内还有将近100公里,山丹的明长城则是河西走廊长城保存最好的段落之一。汉长城和明长城相差1000多年,它们并行着,让人感受到在相同的空间里头不同时间的历史文化遗产,十分震撼。
去看山丹的长城,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看,叫硖口古城。它是河西走廊通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不管是行人、还是骆驼队、还是商旅,都是要从古城穿行过去,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是东西走向,而硖口这样的一个城,它也是设有东西两个门——如果是从长安出来往西域走的话,肯定就是从东门进来,从西门出去;如果是从西域回来,肯定就是从西门进,从东门出。城里可作为商旅接待、住宿、餐饮等场所,所以过去它也是一个古驿站所在地。
- 2023-05-22用心用情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
- 2023-05-18从彩陶之乡到彩陶之路——甘肃彩陶与早期文化交流
- 2023-05-17科技创新 数字化保护珍贵文物
- 2023-05-17云游敦煌 超时空再现千年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