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史话选粹

原来,刷屏的“九霄环佩”和伏羲有关

23-04-10 09:45 来源:新天水客户端 编辑:杨梦园

  日前,古琴演奏家李蓬蓬以一曲《高山流水》,奏响了千年古韵。而她演奏时用的古琴,名叫“九霄环佩”,制作于唐代,已有1267岁的“高龄”。

  “九霄环佩”琴面材质为桐木,琴底为梓木,材质精良。琴背上有很多细节,上面阴刻“九霄环佩”四字,另有“东坡苏轼珍赏”等印章。也就是说,这张琴曾是苏轼等人的藏品。

  按中国的传统,“九”可谓极数,常作为最高境界的象征,如“九鼎”“九重山”“九霄”等。环佩则指的是古人佩在腰带上的玉贝装饰。

  古琴制作者对这张琴寄予厚望,希望它发出的声音,像天上经过的仙人,腰间玉佩碰撞所发出的声音那样动听,于是称它为“九霄环佩”。

  古琴有很多样式,如伏羲式、落霞式、神农式、仲尼式、蕉叶式、连珠式……而伏羲式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古琴与伏羲的缘分源远流长,传说古琴的发明者,正是伏羲。伏羲时期,天地不安,鬼神横行,他试图以音乐天籁之音净化世间邪魔,带领人族平安生活,于是制作出了古琴,弹奏出了纯净的音乐。

  伏羲之后,古琴一直在完善和流传。

  “九霄环佩”为存世最早的伏羲式古琴,伏羲制式,也是对古琴之祖的一种致敬。这个造型的琴琴首微圆,上阔下窄,与琴首一体,琴腰内收为弧形,浑厚大气。自“九霄环佩”之后,伏羲式成为古琴最重要的样式之一,历代都有伏羲式名琴传世。

  从历史来看,古琴与关陇关系密切。相传,诞生于天水的伏羲氏“制琴瑟,作乐曲”。《太古遗音》载,“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由此开创了中国音乐、尤其是古琴制作的历史。

  古琴样式繁多,但最为古老和典范的,则是一种叫做“伏羲式”的古琴。故宫博物院藏的唐代“九霄环佩”是专家考证传世古琴中最古的一张,便是典型的伏羲式。伏羲式古琴发祥于天水这块大地。

  甘肃古琴制作,主要在秦岭天水一带。秦岭多奇木,是主要原因,另外,古琴文化与天水联系密切,则是天水具有优秀的古琴制作技艺的内在动力。熊尚德出生于“羲皇故里”的甘肃天水,70岁的他斫琴手艺一直为当地人所称道。自幼受父亲影响,继承了父亲收藏的“伏羲式”和“仲尼式”古琴图纸,由此便与古琴结缘,钻研手工斫琴。

  经过反复摸索,熊尚德对沿袭几千年的古琴弊端进行了大胆改良,针对古琴制作方法原始、挂弦落后、雁足拴弦繁琐、琴轸调弦不易、操缦费时费力(上弦调音称之为操缦)、琴身易晃动等现象进行改良,最终制出了“熊氏古琴”。

  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前有一小店名为天水民间传统工艺展销馆,它的主人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王占云。行销全国各地的伏羲古琴就是出自这位老人之手。

  王占云介绍说古琴在易经中就有记载,伏羲削桐为琴,结丝为弦,为纪念伏羲,命名为伏羲古琴,长度比一般的琴稍长。

  “时至今日,样式、琴腔里面的工艺都没有改变,不过今天人为的噪音污染太大了,原来的古琴上弦后可能听不到音。”王占云说,通过把琴腔挖大改进,增大共鸣,也能听到琴音。

  范小炀先生作为斫琴名家在国内享有盛誉,先生大半生时间沉浸于天水这一伏羲故里所蕴含的丰厚博大的传统文化氛围,与大秦岭深处的雄奇山川、森森古木、碧涧流泉和高迈古韵相处。

  从少年时期范小炀便随父亲学习木制工艺开始,一直秉持着对中国古文化的热爱与木制艺术的热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范小炀先生成为国内纯手工制作吉他仅有的两位手工艺人之一。

  范小炀先生说:中国古乐器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它还是一种身份和尊严,更有她独特的神韵,只有用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致力于古琴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从习者众多,其中胡宝琴也是其一,她与古琴有着道不尽的缘分,这也成了她不仅为琴奉献一生,同时还将“传承”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的理由。其琴学师承吴景略之弟子周兆颐,经数十年潜心研讨,自学不懈,演奏《梅花三弄》、《流水》、《渔樵问答》等琴曲,尤善于琴歌吟诵和演唱。

  在演奏之余,胡宝琴也收过很多弟子,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6岁的孩童,甚至一家父女两人都拜她为师,学习琴艺。现如今胡宝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不仅有正在攻读古琴研究生的学生,也有在北京做相关工作的学生,还有弟子成为了古琴老师,向更多的人传播古琴的魅力。

  一张古琴

  一首曲谱

  醉人的天籁之音

  千年的伏羲文化

  在天水大地上奏出传承的乐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