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景泰“打铁花” 打出鸿运当头

22-12-14 10:09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编辑:张玉芳

  景泰打铁花是流传于景泰地区的传统习俗之一,源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打铁花”以炼铁炉、风箱为工具,以生铁、焦炭、木屑为原料,取材简易,操作简便,其原理就是利用木板击打炽热的铁液和木屑混合物,最后在空中形成四处辐射的火花。是中国汉族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最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最为醒目和璀璨的民间艺术之花。

  传统打铁花需用的器具有老风匣、小融铁炉、用耐火土烧制的耐火罐、陶勺、耐火锅、木板等;溶化铁块所用的陶罐和盛舀铁液的陶勺,都是用本地的耐火陶土烧制而成的。而“打铁花”所用的木板上,还有一个由木屑碎渣制成的小坑,这个小坑也是用特制的模具将木屑碎渣倒扣在木板上形成的。

  晚上8时开始打铁花,场面十分壮观:表演者手里平端着一块宽10至20厘米、长约60厘米的大头木板,在木板前端盛放一撮锯末,用手或专业器具加压使锯末呈鸟窝状;旁边的炉匠在锯末上倾倒一小勺通红的铁水后,锯末便立即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铁水保持液化状态;打铁花的小伙子平端着木板,快速跑出五六步,把木板上扬二三十厘米,然后迅速下压木板,利用惯性将铁水和燃烧的木屑抛离木板;紧接着又飞速用木板猛烈击打即将下落的铁水和燃烧着的木屑,将它们打散在天空中,盛开成一片火树银花。

  一场花会,所用火炉一般少则两副,多则三、四副不限。持续开炉,一次连续数十分钟,铁水打完再装再熔。在约两个多小时的花会活动中,熟练的打铁花者以不同的力道、角度,结合风向、环境,打出一朵朵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精彩纷呈、炫目绽放的“铁花”。

  如今,景泰的表演者已经能抛洒出好几种花样了。一般所形成的“铁花”主要有“天女散花”、“鸿运当头”、“满天星”、“荧花遍地”等。由于其颜色吉祥,寓意美好,因此,以前农村都喜欢通过“打铁花”来祈盼来年能够富贵吉祥,以及庄稼能够丰收。如今,“打铁花”已成功纳入到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