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古风民俗 >> 非遗名录

甘肃天水关峡竹编 竹编中的“活化石”

22-08-01 17:00 来源:奔流新闻·兰州晨报 编辑:杨梦园

  曾几何时,民间竹编工艺与我们渐行渐远,庆幸的是,仍有一些手艺人在寂寞中坚持,孜孜不倦地传承着几千年的手艺,才让竹编器物再次走进了大众视野。

  在甘肃天水关峡村,得天独厚的毛竹资源,赋予了关峡竹编独特的传统工艺和悠久的竹编历史。关峡竹编因造型古朴、做工精细、历史悠久,被竹编同行赞誉为“竹编中的活化石”。现在,既承载着传统符号,又符合现代人生活诉求的关峡竹编,正在走出关峡,于都市生活中呈现竹编之美,篱落之韵。

  (1)

  2022年3月,考古人员在巴文化遗址——冬笋坝遗址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排列规律且较为完整的巴文化竹编织制品。

  自古以来,竹子就因其中空具节,寓意着有虚怀若谷之心、高风亮节之魂,而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传统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2008年,“竹编”入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古资料显示,人类定居生活以后,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时发现,竹子富有弹性和韧性,能编易织,坚固耐用,方便存放食物,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编技法也十分发达,出土有竹席、竹帘、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竹文物。

  竹编,一直被历朝历代中国人所钟爱,从唐代至宋代,竹子被能工巧匠们制成小孩的玩具,在民间颇为流行。而达官贵人则请制灯艺人以竹篾扎骨,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制作花灯,有的还用竹丝编织作为装饰。明代,竹编越来越精巧,有的还与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大圆盒等。清中期,竹编工艺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

  但有很长一段时间,竹编曾一度没落。

  “听爷爷讲,以前关峡村全村家家户户都会竹编,那时候主要是编制农业用具,编好的农业用具主要销往陇东南地区。后来,从事竹编的人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还是传统的竹编产品利润低,制作过程也很辛苦、费时,需要耐心和细心,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竹编。”张照杰说。  

  张照杰是甘肃天水关峡村目前从事竹编技艺为数不多的90后,他也是天水关峡竹编非遗传承人。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张照杰不仅从小精通竹编工艺,且不断改进传统关峡竹编工艺,根据时代要求设计研发出多款竹编非遗文创。

  (2)

  张照杰盘腿坐着,双手捏着几根竹篾,不一会,无数条竹篾就在他手中变成了竹筐的底座……如此娴熟的技艺,曾在天水市关峡村代代相传,村民们农闲时,便是坐在一起做竹筐、筛子、簸箕、背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作为农具或生活用品的竹编产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曾在外打工的张照杰回到家乡,帮着父亲推广关峡竹编。

  “2018年,我们开始改良传统农具竹编,做一些日用竹编和工艺竹编,发现这小巧的工艺竹编比起以往的农具竹编更有市场。”张照杰说。

  天水关峡竹编制品,历来就有牢固不拙笨、精巧不单薄的特点,经过改良后的工艺竹编结构严实、平整光滑、线纹优美、古朴素雅。

  “我们关峡竹编主要选取三年左右的北方毛竹,去头弃尾,选用中间色泽一致、无斑点的部分,下料成竹筒,然后刮青去节,破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经过晾晒后,要经过泡水再编制。因为我们本地毛竹密度大,经过泡水这道工序,竹片的柔韧度更强,编出来的东西颜色也更黄亮。”张照杰说。

  竹编分为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

  “立体竹编难度稍大,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要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变化多样。”

  张照杰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拿出其最得意的“竹筛”,“这件竹编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是我非常有感情的一件竹编作品,因为它的工艺与全国其他地方的竹编工艺完全不同,采用了山核桃树皮包边。这样做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更显古朴,非常有我们关峡竹编的特色。仅这一支竹筛,就有二十道工序。”

  (3)

  挺拔的竹子在竹编手艺人手里,通过选料、裁料、破篾、打磨等极耗时、繁复的步骤后,成为细腻且极具可塑性的篾丝,然而看似柔软的篾丝,却用坚韧成就一件件美器,这或许就是竹编被人所钟爱的本质所在。

  这些年,张照杰没少在竹编手艺上下功夫,他将传统竹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设计出一款款年轻时尚的竹编工艺品。在张照杰的众多作品中,瓷胎竹编——茶具、花器不仅非常雅致,而且极具实用性。

  “瓷胎竹编,按造型主要分为瓶坛包盒具等几大类,平常比较常见的是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竹编平面画等。瓷胎竹编很费时,除了选材严格,还要与瓷胎融合为一体,每个器皿造型不同,这对于手艺人的要求很高,编制时对器皿器型、花色都要了如指掌,甚至对手艺人的审美要求也很高。”张照杰介绍。

  除了瓷胎竹编,张照杰的又一创新,便是改良的竹编暖壶。

  “南方的竹编暖壶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如果壶胆摔碎了,也就意味着暖壶无法再使用了,而我觉得那样太浪费竹编手艺了,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可以打开的竹编暖壶底,这样即使暖壶胆摔碎了,也可以换暖壶胆继续使用。”除了瓷胎竹编和竹编暖壶,竹编灯具也是张照杰的得意之作。一款形似火炬的竹编灯,是他根据冬奥会火炬设计的,风格非常古朴。

  竹编香炉、竹编饰片、竹编香包……有理由相信,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竹编作品背后,是一颗热爱竹编的匠心。

  关峡竹编虽历史悠久,古朴耐用,然而,由于规模较小,市场销路过窄的状况,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空间,但张照杰却很有信心,“目前关峡竹编已与天水柒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深度开发合作,希望关峡竹编走出去,能有更广阔的市场。”

  天水柒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竹编产品家家户户生活不可或缺,然而现在市场上的竹编已由实用型走向观赏型,目前与关峡竹编深度合作,希望进一步推进天水非遗文创发展,让它们走向更大的平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