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原史话 >> 非遗文化

黄土地上的非遗——天水秦安传统手工技艺麦秆编

21-11-26 16:44 来源:新天水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非遗】黄土地上的非遗——天水秦安传统手工技艺麦秆编

  秦安传统手工技艺麦秆编,是在素有“羲里娲乡”之称的秦安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黄土地上,各民族文化长期不断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产生、流传、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秦安麦秆编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考古证明:秦安王尹乡王庙、莲花镇尹家湾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土陶柳条壶与土陶柳条杯,就是产生在这块土地上最早编织品的雏形。后来,历代均有传承,代代不乏能工巧匠。到了清代,草帽、竹席、篓筐等草、竹、柳制品种繁多,尤以安伏的草帽最具特色,多为商贾收购转销。

  秦安麦秆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融民间生肖文化、民间故事及人们的美好祝福于一身,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民俗文化特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王尹乡村民郭香莲主创的麦秆编手工艺品,共有十二生肖、绣球、小提篮、葫芦、鹦鹉伞等三十多个品种。由于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度在深圳、广州、珠海等沿海地区热销。

  《秦安县志》记载:秦安草编工艺主要分布在叶堡、莲花、陇城、王尹、安伏等多个乡镇,仅限于草帽的制作,主要是农民群众利用麦秆、苞谷皮,通过艺术加工编织成各种既美观又实用的工艺品,如茶垫、提篮、生肖、草帽等,这些工艺品式样新颖、颜色绚丽、工艺精巧,深受广大外地客商欢迎。其草编工艺经过调查可追溯到清代,安伏乡广大群众就以麦秆为原料手工掐辫、编制草编。

  八十年代初,当地草编工艺品曾盛极一时。到了2002年,随着草编工艺厂职工身份改革转换,秦安县草编工艺业化整为零,大多以私营作坊性生产。草编艺人开始自创品牌,由于产品产量大减,加之销售渠道滞后,群众生产的工艺品只能在当地销售,经济效益低下。据调查,除了王尹乡的郭香莲老人在农闲时节,自创十二生肖、绣球、蔬菜、草虫等草编工艺品出售外地。其他各乡镇妇女,主要在农闲时节以掐草帽辫为主,收入微薄,以至于麦秆编工艺品现阶段只能是在农闲时节起着家庭经济的辅助作用,导致从事经营者甚少,濒临失传,亟待保护。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天水:男孩离家出走 铁警暖心劝回 天水:男孩离家出走 铁警暖心劝回
  • 2021年“宪法宣传周”挂图来啦!免费下载使用 2021年“宪法宣传周”挂图来啦!免费下载使用
  • 【小陇画报·124期】候鸟如约来 金城欢迎你 【小陇画报·124期】候鸟如约来 金城欢迎你
  • 【甘快看·图解】2021年甘肃省“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来啦! 【甘快看·图解】2021年甘肃省“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来啦!
  • 【快讯】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在兰举行 尹弘讲话 任振鹤主持 【快讯】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在兰举行 尹弘讲话 任振鹤主持
  • 生态美 产业优 文化兴 百姓富——武威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综述 生态美 产业优 文化兴 百姓富——武威市过去五年发展成就综述
  • 陇南成县陈院镇武山村农民在加工晾晒桔梗 陇南成县陈院镇武山村农民在加工晾晒桔梗
  • 11月24日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正式恢复开放 11月24日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正式恢复开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生态美 产业优 文化兴 百姓富——甘肃
2   干旱少雨的土地,兰州如何能成为丰富的
3   兰州中学教师设计“三星堆考古”主题解
4   兰州大学帮扶甘肃山区建“山泉水包”解
5   甘肃省内异地就医明年起无需备案 可直
6   甘肃恢复跨省旅游 “陇上团”赴鄂推介
7   甘肃各学段学校陆续复学复课
8   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厚植生态底色——甘
9   从“环境革命”到“生态领跑”——甘南
10   武威古浪战役纪念馆面向全国征集“火炬
11   党代表报到!酒泉进入“党代会时间”
12   砥砺奋进三十年 圆梦安居千万家 ——酒
13   天水: 百姓的“菜篮子”品种多 数量足
14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从全会精神中汲
15   兰州今日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