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后裔隐身甘青交界600年
原标题:王保保后裔隐身甘青交界600年
在金庸小说的传播下,元末名将王保保如今早已是名满天下。然而,在甘青交界处,隐身了600年的王保保后裔,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讲讲,王保保后裔六百年间的传奇故事!
大战失利,王保保孤身北逃
明初洪武三年四月,定西城外,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同王保保带领的北元残余势力展开决战,是为沈儿峪大战。最终,王保保战败,只身北逃,十万之众四散。
故事是这样的:洪武三年正月,王保保见攻占兰州城池无望,只好绕过兰州向东发展。试图攻占陇西,可惜王保保的愿望没有实现。三月,徐达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夏四月,徐达抵达平西(地名),面对老对手,王保保只好采取守势,后撤到车道岘(今定西西北六十五里车道岘南)。徐达则进占到沈儿峪口。此时,王保保的十余万部众,分散驻守在森林茂密地形险要、交通便利的车道岭边。
车道岭、沈儿峪,是平凉、天水通往兰州的咽喉,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黄土山梁,长约24公里,宽约3公里,最高处海拔2457米,如今316国道由此通过。但是也有部分专家认为,车道岭在今天的定西巉口一带。
此战, 为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双方各出动十万之众。徐达首战失败,不得不亲自率卫队参战,才稳住阵脚。次日,双方苦战一天,王保保最终失败。十几位元军高级将领被明军俘获,八万多元军投降。王保保只带着老婆从宁夏过黄河逃往漠北。
然而,人们想不到的是,就在王保保孤身北逃的同时,他的长子王西保却率领残部及家眷,沿黄河而上,一路上隐藏踪迹,在甘青交界处隐身定居。这一定居就是六百年。他们不仅定居,而且修筑红古城,今天兰州“红古”区名就来自于他们修建的红古城。
王保保后人隐居在甘青交界
沈儿峪一战,王保保全军溃散,参战大军多为明军所击溃俘虏,而兰州、河西等地的部众,则四散而去,纷纷隐姓埋名。比如鲁土司一家,就是北逃不及,被明军截断在河西走廊的脱欢部众,他们顺势归降大明后,被安置在连城。
现在看来,王保保和妻子只身北逃,从宁夏境内乘流木过黄河,从而避开明军追击,实际上就是金蝉脱壳之计,其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明军注意力,掩护部众撤离。
果然,王保保的长子率领的残部和眷属,选择了和王保保逃走相反的方向,悄然离去。他们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来到了今天红古区平安村一带,化兵为民,开始了农耕生活。后来,迁移到西拉木拉(今红古村西)的旧古城内。
原先在今红古川境内,有一座古城,不知修建于何年。王保保部众虽占据了红古川的这座旧古城,但水源匮乏,只能放弃。后来,他们选择在今天红古城的地方,修建城池,开始新生活。
这个地方原先叫红古土,等新城修建完工后,将其命名为红古城。也有一说,当时取名为新古城。然而,由于当地士兵发音不准,将新字,误读为红,就成了红古城。不论哪种来历,红古这个名字和王保保的部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据记载,红古城内城居住的王土司,就是王保保后裔。
1960年4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立红古区,就以这座古城为名,故取名为红古区。从此,人们便称这条川为红古川。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文元
- 2021-09-26丝绸之路上的“凉州文化”
- 2021-09-24说陇史丨笔洗
- 2021-09-24甘肃曾有本杂志,堪比今日《读者》
- 2021-09-24历史眼丨西和仇池山,传说是刑天葬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