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南宅子匾额书法赏析之八——望重枌乡
原标题:天水南宅子匾额书法赏析之八
望重枌乡
望重枌乡 132×66cm 天水南宅子藏
这是一块清代的匾额,长132厘米,宽66厘米。正文:望重枌乡;上款:李府上荣兄台大人雅鉴;下款:世袭云骑尉署白马关汎部厅寇定邦拜。
枌,指枌榆社,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后因借称家乡为“乡枌”。宋代苏轼《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诗:“问君何时返乡枌,收拾散亡理放纷。”宋代陆游《感怀》诗:“残年迫衰谢,婴疾归乡枌。”清代张芾《复曾国藩书》:“楚中兵刀犹足,秦关则甚空虚。西望乡枌,益形蹙额。”
匾文的意思是称赞受匾者的德望在乡里非常高,受到人们的尊重。
上款的受匾者李上荣已不可考,既然他德高望重,必然是有益于乡里或民众的官宦士绅出身,归里后受到他人的尊重亦在情理之中。下款的寇定邦亦无法考证,但是落款中的文史知识,却是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机会。
云骑尉,是武官散官名。隋文帝时设置,隋炀帝取消;唐代设置勋官十二转,其二转为云骑尉,相当于正七品;宋、金沿置,到了明代是正六品官员;清代为世袭爵名。乾隆元年(1736年)改拖沙喇哈番,汉名云骑尉,在骑都尉之下。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云骑尉为五品官。
古代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授予诰命,属于特典之列。还有一种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一般是每一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这就是说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
下款中的白马关,是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整个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势。它是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将经过五关——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清朝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此关,从诗当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古代白马关对于整个四川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历史上,白马关曾经三次易名。东汉时,因其地处于古绵竹城的东北面,所以被称为绵竹关;唐代改名为鹿头关,这是由于关楼地处鹿头山;公元907年,朱全忠于长安篡夺唐朝政权以后,盘据四川的王建,乘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他移鹿头关到黄许镇的绵远河畔,依水建立关隘,随之借用历史上汉高帝骑白马路过此地、庞统和刘备曾经在山下互换坐骑这两段历史,而将此关正式定名为白马关。目前白马关关楼上“白马关”三个大字,则是宋朝大文豪、眉山先贤苏轼的墨宝。
清朝的“厅”行政区划主要是在清朝新开发的地区,亦或者是少数民族的区域。在最开始“厅”并不是固定的单位,当初清朝的知府为了更好的治理地方,于是就将同知和通判派驻府下的各个要地,负责某个事务,而此时这个同知或通判所领的办事机构就被称为“厅”。最开始设立时,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后来清廷发现“厅”单位有助于其更好的治理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那些不适合设置直隶州、府或县的新开发或少数民族区域,之后清廷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这个单位,自此开始“厅”成为了清朝正式的行政区划。
清朝的厅级区划与明朝的州级区划差不多,它也分直隶厅和散厅,其中直隶厅与府、直隶州同级,只属于省;而散厅则与县、散州平级。但清朝的直隶厅和散厅一般是由府来管辖,而不归直隶厅管辖。此外,直隶厅和散厅的称呼在乾隆三十五年之后才出现,在这之前并不是“厅”的称呼。清朝直隶厅的最高长官多为五品同知,但有一个直隶厅是例外的,那就是甘肃的哈密厅,它的长官是正六品的通判,同时散厅的长官基本上都为正六品的通判。
汎,同“泛”,一般和水有关,指水向四处漫流。款中的汎部厅,就是一个以治理水患为主要工作的散厅。寇定邦,既荫承祖辈的功勋,有世袭云骑尉的头衔,又是这个汎部厅的长官,正六品官员,驻地在白马关。
这块匾的书法取向于欧柳之间,布局工稳,唯“望”字上部左右仰望有些变化显生动外,其他三字都是亦步亦趋而不敢稍越雷池。唐代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说:“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其于举趣盖有殊焉。夫学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习真书,而罕能至,其最难也。”意思是用人的动作比喻真、行、草三种字体,真书像站立,行书像走路,草书像奔跑,它们所取的要领是不同的。唐代学习行、草及八分书的人,只占一二成,普天下老幼都学楷书,而很少有成就高的,证明楷书是最难写好的。
我们知道,欧柳书法在历史上的影响不言而喻。欧体书法的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欧书流泽绵长,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赵孟頫,虽都成为楷书巨擘,但从他们的书风书艺中又都可见欧书的影响。可以说,颜书发展了欧书的庄肃,柳书弘大了欧书的劲健,苏书中可见出欧书的险崛,赵书则取法了欧书的灵秀。此四大家的风格特征皆与欧书判然有别,却又有着内在深刻的源流关系,其个性都比欧书更鲜明,但又都是欧书中某一特征的弘扬发展。
学习书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取法”问题,“取法乎上”的“取法”,也就是“临谁的帖、学谁的字”。柳公权当然是超一流的大师,其楷书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但习柳者却寥寥,不仅历史上学柳者远少于欧、颜,如今各大书法展更是难觅柳楷的影子,主要的原因是学柳“出路”太窄。柳体字最大的缺陷就是太“完美”:柳字本身很完美,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里程碑;楷书,是字体发展的高峰和终点;柳字,是楷书发展的一个高峰和终点。
这块匾的书写者亦或是寇定邦本人,受匾者是寇定邦极为敬仰和崇拜的贤达或前辈,因此他极为恭敬地书写了这样四个大字,虽然书法中规中矩算不得高手,但却是他推崇贤达的真实写照,在这个意义上,是今人值得学习的。
相关新闻
- 2020-05-25地理那些事|这地方,胆子小的就算去了
- 2020-05-21传说中唐僧“晾经” 晾出的高台县
- 2020-05-21两汉时期: 兰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开发
- 2020-05-21两汉时期的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