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红故事 光荣的老区担架队
原标题:陇原红故事
光荣的老区担架队
从1946年开始,在解放西北的战场上,随着隆隆炮声和枪林弹雨,一支支由环县、曲子、华池等老区农民组成的担架运输队,活跃在进军的行列里。他们带着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送伤员、供粮草、运弹药,成为解放军的坚强后盾,有许多队员甚至献出了生命。
由于国民党不断向根据地发动进攻,环县和曲子等地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争,财力物力消耗很大。但是,为了解放全中国,支援主力部队作战,老百姓拥军支前十分踊跃,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投入全部力量支援解放战争。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胜利。”
1949年4月的一天,共产党员吕志贵率领的曲子县担架运输队要出发了,他们随彭德怀总司令的一野参加扶眉战役。临行前,担架运输队集体写了决心书:要坚决克服一切困难,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完成支前任务。在战场上他们表现十分英勇。19岁的担架队员王立科冒着枪林弹雨,6次从火线上转运伤员。17岁的担架队员王岁旦,在掩护伤员时不幸中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随着战事进展,老区担架队经常随军行动,部队打到哪里,担架运输队就跟到哪里。有的担架队员用自己的衣服给伤员裹伤,他们还帮助部队架梯子,挖战壕,捉俘虏,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从1946年到1949年,环县和曲子两县共组织担架2000多副,投入人力1.9万人次,驮畜8400多头。
环县曲子镇孟家寨村22岁农民袁希珍,曾两次参加担架队支援前线。1947年5月,西北野战军转移伤员,号召当地青年参加担架队支援前线。当时,袁希珍的父亲袁廷安是村里的共产党员,听到号召后,立刻给袁希珍报了名。报名后,大家被编为“农民支前医疗担架队”,跟随部队转战定边、盐池等地。一路上,袁希珍和队友们舍生忘死护送伤员,发现敌机来袭就借助地形隐蔽伤员,实在无法隐蔽时担架队员就扑在伤员身上,用身体护住伤员。1947年7月,榆林战役打响,袁希珍和同伴们再次跟随解放军来到前线。战斗异常激烈,袁希珍和队友们冒着枪林弹雨,不分昼夜从阵地上转移伤员,搜寻幸存下来的战士。由于榆林前线粮食、食盐供应不上,大家每天仅靠一个糠窝窝头充饥。直到1947年10月榆林战役胜利结束。而此时,袁希珍离家已有半年。袁希珍说,这辈子自己做过最光荣的事情,就是为部队抬过担架出过力。1985年,已经年满60岁的袁希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摘自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陇原红故事》
相关新闻
- 2020-03-09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部分宝贝
- 2020-02-25带你“云穿越” 把“行走的文化”带回家
- 2020-02-25两千年前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亚洲沙尘暴主因
- 2020-02-06溯源甘肃|秦皇巡陇右暨对甘肃的治理